“旧书新知”首次走进龙城太原
激发本土文化认同 沉淀城市书香气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9
专题旧书展览、古旧书展销、传统印装工艺体验……“落地”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龙城书展的“旧书新知”活动,以新理念、新技术、新玩法,让读者感受旧书在新时代焕发的新活力,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活化旧书文化记忆
旧书作为文化载体,串联起几代读者的共同情感。
“我关注到本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举办的‘重读赵树理’系列活动,了解到本次龙城书展‘旧书新知’展区专门设置了山西根据地革命文学暨‘山药蛋派’文学成就展,所以特意过来看看。”4月24日下午,还在上大学的赵焱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这里陈列有赵树理经典作品的不同版本,简洁大方的封面设计,现在看都不过时。”
蔚为大观的山西革命文学、西北战地服务团及小说、21个版本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赵树理及“山药蛋派”文学成就……“山西根据地革命文学暨‘山药蛋派’文学成就展共分为10个部分,展出千余种珍贵的书刊手稿原件,集中体现了山西革命根据地丰富多样的文学成就。”本次展览策展方、孔夫子旧书网总经理孙雨田介绍说,“通过这些展览,可以深刻感受到‘以人民为创作中心’的理念,让百姓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识字不多的老年人也能在炕头传唱英雄赞歌。”
看过专题展,再买几本与之相关的作品读一读,更能加深阅读体验。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马烽的《吕梁英雄传》、西戎的《赖大嫂》……记者在本次中国书店特设的山西地方文学旧版书专区看到了不少本土文学瑰宝。“中国书店此次深入三晋,不仅带来经典书籍与文创,更以‘旧书新知’理念搭建文化桥梁。”中国书店展位负责人孙楠告诉记者,“这些体现地域特色的经典‘山药蛋派’文学著作,能很好地激发读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产生情感共鸣。”
解锁旧书生动“玩法”
漫步龙城书展“旧书新知”展区,现场既有年轻人淘选绝版译本,也有长者带着孙辈共读一本《刘胡兰》。
这次展销活动上,金鼎古籍文化带来线装书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上海纸观文化提供了传统装帧工艺与经典文化内容结合的文创产品。
纸观堂的龙鳞装《山海经》《茶经》等深受读者喜爱,让纸观堂创始人赵纯烨深受鼓舞。从上海书展走到龙城书展,他说:“这次参展让我重新认识了太原这座城市。”他向记者分享,在进行展位搭建时,一位年近50岁的工人大叔边搭建边跟工友推介说“这个是龙鳞装”,“我瞬间惊呼这是‘扫地僧’啊!还有一天,一群安保小哥巡逻到一半,突然拐进我们展位,一幅幅地跟身边人介绍,然后就‘向后转,齐步走’了。从这些人以及逛展读者身上,我感受到太原确实是一个充满底蕴的城市。”
“百闻不如一见,几天下来,我对旧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续几天在“旧书新知”展区从事志愿服务的山西大学大四学生乔徽瑶告诉记者。
“旧书的很多‘玩法’非常生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古旧书专家座谈会上,书评人、作家绿茶表示,古旧书拥有很多年轻粉丝,“他们喜欢从中国传统文化、古旧书籍中汲取美学等有营养的东西。”这一观点在此次古旧书展销活动中得到了印证。
“旧书特有的历史沉淀感,能营造深度阅读氛围。”孙楠说,读者们在展区长时间驻足研读的现象,印证了旧书对培养沉浸式阅读习惯的独特价值,有益于培育城市书香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