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这里的阅读活动为什么总是好“戏”连台?
阅读突破时空限制,融入人们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2
3月22日,浙江图书馆举办沿着地理读懂中国系列之“沿着地理读懂三国:群雄逐鹿”活动,吸引众多读者参与。 浙江图书馆 供图
书潮市集、2025长三角图书馆之夜、“穿越吧!图书馆六感特工”沉浸式体验活动、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光明阅读赛……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浙江图书馆准备的阅读主题活动可谓好“戏”连台,让人应接不暇。
“让阅读融入百姓生活,常态化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创新的阅读活动是有力抓手。”近日,浙江图书馆副馆长谢贝妮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浙图注重活动品牌分层、分类服务,同时注重线上线下融合,使阅读服务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泛人群。
品牌活动引领,全年持续发力
浙图书潮市集的确很潮,不仅有古籍修复、书籍装帧设计、藏书票制作等文化体验活动,还设置了阅读互动挑战、戏剧文化展示、节目展演等内容,为读者营造传统与现代、科技感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全新体验。
“我们以品牌活动为引领贯穿全年,同时结合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寒暑假、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形成了持续性、周期性的阅读推广机制。”浙江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宣传中心副主任乔静仙对图书馆的品牌活动充满信心,“图书馆之夜”“未成年人读书季”“走读浙江”“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等系列品牌,已经形成了持续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百花齐放、包罗万象的阅读活动,不仅覆盖了浙江全省11个地级市,还深入到全省90多个县(市、区)。2024年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3万余场次,各类活动共吸引1800多万人次参与。乔静仙说:“我们真正做到了让阅读之美在绿水青山间流淌,让阅读之趣在群众笑容中绽放。”
注重分众服务,线上线下结合
“原来还有字这么大的书,摘了老花镜读起来也不累。”
4月17日,记者在浙图之江馆一楼综合借阅区的“走进大字本 阅读无障碍”大字书籍展不止听到一个人这样说。大字书籍展陈列着很多中外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的大字版,其中的大开本、大字号、大间距特色,让不少老年读者和特殊群体连连称赞。
“我们的线下活动注重分众化服务,针对儿童、青少年、老年等不同群体设计专属活动。”乔静仙介绍,比如“未成年人读书季”已经持续举办20年,陪伴了一代人成长。活动从首届全省各地举办300余场活动,发展到2024年举办阅读推广活动近万场,参与读者超600万人次。
开展阅读活动需要整合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浙图不仅与在杭各大高校、省级文化单位、中小学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联动打造公共文化共同体,还联动长三角地区、长江沿岸、大运河沿线的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长江读书节讲书人大赛、大运河文化阅读行、长三角朗诵大会、长三角阅读马拉松等活动,让浙图影响力向全国延伸。
线下阅读活动注重参与感、氛围感,线上活动则让阅读突破时空的限制,更便捷更多元。浙图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云阅读”“线上共读”等活动。“浙图云课堂”提供优质海量的数字资源,“21天阅读挑战”则兼具社交性与趣味性,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
创新“阅读+”模式,充实活动内涵
阅读一本好书,参观一些遗迹,认识一位先贤,了解一地文化。浙图“文澜读书岛”阅读沙龙开启的“走读浙江”活动,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将阅读与文旅结合。“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坦言:“阅读是掌握书面知识,参观是得到直观感受,两者结合再辅以分享、讨论,才能真正看见历史深处的文化精髓。”
“走读浙江”是一次关于“阅读+”的探索。2024年,活动先后走进嘉善县陶庄镇、海宁徐志摩故居、萧山衙前农民起义纪念馆等地,邀请专家学者讲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且通过实地感悟,直观了解文化名人和作者的生平、创作经历,读者也有了近距离接触作者、解读作品的机会。
“阅读+文旅”“阅读+非遗”“阅读+科技”碰撞出了更多火花。“天籁浙江”系列朗诵活动深入挖掘浙江各地文脉,以有声阅读串联起之江大地的人文地图。乔静仙表示:“我们正在尝试形成标准化简易化的活动流程,希望增强活动的可复制性并在全省推广,为书香浙江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