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出版有限公司高质量做好走出去工作——

以书为桥 共绘文明互鉴新图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中国石化智能共享书柜落地新加坡友联书局,实现首次出海。

  《从量变到质变: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理路-英文》

  《一条新路:中国“低碳+”战略-俄文》

  《全球地壳隆坳演化与海陆变迁论-英文》

  2022年沙特法赫德国王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上架仪式。

  2023年阿尔及尔第一大学中国图书上架仪式。

  2023年科威特中国文化中心书架活动现场。


  近年来,中国石化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出版公司)着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在做好内容输出的基础上,转向系统性的价值传播,推动文化走出去。其中,14个项目获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版权输出项目立项,“丝路书屋—中国书架”项目在8个国家落地11个书架。中国石化“丝路书屋—中国书架”项目还入选入“2023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跨文化融合类”优秀案例,以及中国石化“十大社会责任示范项目”。


  版权输出 提升中国出版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石化出版公司深耕专业学科,推出的《新文明的诞生: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共建“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研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等一批主题类、经济类学术著作获批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国家级外译基金项目14个,覆盖塞尔维亚文、哈萨克文、白俄罗斯文、俄文、印地文、英文、印尼文、日文、格鲁吉亚文、尼泊尔文、吉尔吉斯文11个文种。其中,《一带一路:倡议与构想》(尼泊尔文)、《从量变到质变: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理路》(英文)分别入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22届、23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100种输出版优秀图书”,《一条新路:中国“低碳+”战略》(英文、俄文、印地文)入选中华出版促进会2024中国出版走出去年度推荐活动“国际影响力作品”。

  为服务高水平学者及科研机构,石化出版公司与施普林格·自然、德古意特出版社、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等世界一流学术出版机构开展英文学术专著及研究报告的合作出版工作。目前,《中国油气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已连续出版3年,形成了年度套系,并被纳入施普林格·自然“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书系;《嘉言善行:山区校长谈教育》(英文版)由全球知名社会学家、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作序,在伦敦书展举办新书发布会,并被纳入英国环球世纪出版社“读懂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现已进入大英图书馆检索系统;《新公共物品原理与全球碳中和解决方案》与施普林格达成OA(开放获取)合作模式,预计触及全球研究机构学者5万人,有效提升作者及科研机构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采用一国一策、因地制宜的版权推荐方式,除了授权纸质图书版权外,在电子书授权方面,瞄准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的韩国,利用其与我国相似的文化底蕴,石化出版公司与韩国大舶出版传媒社首倡发起设立“中华书籍海外电子文库”,选取符合韩国华人华侨阅读兴趣、研究方向的图书,通过韩国主流电子阅读平台,为中文经典、名家学术、热点经济、投资理财、科学技术等中文图书找到更多的海外读者,增进文化理解与文明交流。首批入库图书88种,其中,“最美诗词系列”被韩国教保文库收录到会员下载阅读专区,《一条新路:中国“低碳+”战略》《从量变到质变: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理路》等相关图书被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首尔科技大学图书馆、仁川市城市教育厅综合图书馆、韩国国立国会图书馆等20余家图书馆购入,实现可电子借阅。

  为增强台湾地区同胞“两岸一家亲”理念,从2023年开始,石化出版公司选取一批既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又符合两岸情感基础的优质出版物,包括《太极拳科学原理》《数字人民币》《中医文化》等71种图书,与台湾崧博出版社达成中文繁体版的纸质版、电子版图书授权协议。目前部分图书已上架至博客来、亚马逊、Kobo等平台进行销售。


  智能书柜出海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流动与共享


  今年1月,石化出版公司新业态项目中国石化智能共享书柜在新加坡顺利交付并投入运营。本次部署是智能共享书柜首次出海,彰显了中国文化、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的国际化步伐,是中国石化践行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

  石化出版公司作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唯一一家文化出版单位,于2022年成功研发了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于一身的中国石化智能共享书柜。经过两年多的运营,截至目前,智能共享书柜已在全国18个省(区、市)完成了推广,覆盖中国石化位于全国的140余个办公区,服务系统内外各企事业单位用户、乡村振兴帮扶学校师生等超100万人次,累计轮转图书40余万册次,提供心愿书单2万余册次,书柜注册用户年均阅读11册,是我国人均阅读水平的2.3倍。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旨在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次书柜出海项目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该项目由石化出版公司与友联书局(新加坡)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完成。通过精心挑选和严格把控书柜中的书目,为新加坡的读者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让他们能够轻松获取海量的优质中文读物。这些读物涵盖了中国的历史脉络、文化精髓、社会变迁以及当代发展等多个方面,让新加坡的读者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播的尝试,更是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

  与此同时,中国技术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国内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石化智能共享书柜作为国内领先的阅读服务设施,采用了超高频RFID射频识别技术,支持高精准度图书识别,从而实现了“无人化管理、自助式体验”的图书借阅与归还流程。当地民众只需通过手机微信扫码即可完成借阅,书柜投放当天便吸引了当地大批读者前来体验。这种技术引领下的中国品牌出海,不仅展示了中国技术的实力,也为当地民众带来了便捷的阅读体验。

  中国石化智能共享书柜以“集约、共享、开放、创新”为服务宗旨,践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优质文化资源的流动与共享。这种模式让读者们随时随地都能轻松借阅,体验阅读的乐趣,为新加坡的城市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温度。除了图书共享借阅外,书柜还可以依托载体举办各类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作家签售会等,促进与当地读者的互动和交流。这些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新加坡读者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两国文化交流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本次海外书柜的部署行动不仅标志着石化出版公司文化出海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国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显著体现。在未来,石化出版公司将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书柜项目,积极营造“书香石化”的氛围,深化全民阅读的普及。此外,石化出版公司还计划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国际机构开展深入合作,以点带面,不断拓展智能共享书柜在新加坡及其周边地区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以书为媒介,石化出版公司将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致力于打造书香中国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为实现“三个强大的中国石化”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并在扛稳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书架赋能 构建跨文化交流国际新平台


  作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创新实践,中国石化“丝路书屋—中国书架”项目正以跨越山海的书香,在沙特、俄罗斯、加拿大、阿尔及利亚等8个国家落地11个书架,用1.28万册多语种图书搭建起连接中外的“文化丝路”,为世界读懂中国打开新的窗口。

  截至2025年3月,该项目覆盖的书架中,高校与公共文化机构占比达73%,多语种图书占比超75%,年轻读者(18—35岁)占比突破80%。这些数字背后,是石化出版公司作为中国石化文化传播主阵地的文化自觉,不仅要在海外市场深耕业务,更要成为文明互鉴的使者。

  从企业办公区到公共图书馆,从大学到文化中心,“丝路书屋—中国书架”的选址变迁,映射出石化出版公司对文化传播规律的深刻把握。项目启动初期,在沙特中东研发中心、加拿大卡尔加里国勘公司等办公区设立企业书架,服务海外员工与合作伙伴;随后升级布局,将书架嵌入沙特法赫德国王国家图书馆、科威特中国文化中心等主流文化机构,辐射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近年聚焦“Z世代”,在莫斯科大学、阿尔及尔第一大学等高校建立文化据点,用《三体》英文版、《中国非遗故事》阿语版等青年喜爱的读物打通与未来一代的沟通渠道。

  这种“从企业到社会、从精英到大众、从静态陈列到动态互动”的立体化实践,创造了独特的传播模式。在阿尔及利亚扎尔则GSS油田,阿语、法语、汉语三语对照的技术类书籍成为当地工程师的“案头宝”,既解决了技术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又让“中国技术背后的文化逻辑”被直观感知;在埃及中国大学,“书架+文化体验课”模式吸引千余名学生参与,他们通过临摹汉字、学唱中文歌,从“阅读中国”走向“体验中国”。

  文化的力量,在于润物无声的浸润。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通过“点单式”服务实现精准传播:根据沙特读者对历史文化的兴趣,配送《中华文明五千年》;针对俄罗斯高校的汉语教学需求,定制《HSK标准教程》和汉语学习系列教材俄语版;为埃及青年提供《科技成就中国》,回应他们对创新发展的关注。这种“因需而变”的策略,让书架的使用率提升40%,更让文化传播摆脱“千篇一律”的窠臼,实现“走进去”到“融进去”的跨越。正如法赫德国王国家图书馆馆长曼苏尔·扎米尔所说:“我们珍视这份礼物,并为之感到自豪,因为它是文化合作的积极姿态。这些书籍将使研究人员和其他读者受益,并有助于丰富国家图书馆的藏书。”

  站在文明对话的新起点,“丝路书屋—中国书架”正以“三化”策略谋划新篇:场景化融合,将中国传统节日、非遗技艺体验嵌入书架活动,让文化感知从“平面阅读”升级为“立体沉浸”;建立年轻化连接,启动“我与中国的友好故事”视频征集,选拔“Z世代”文化使者,通过海外社交媒体矩阵传播,形成“引进来—走出去—再传播”的闭环;品牌化赋能,深化与当地文化机构、高校的合作,将书架打造成“文化+教育+科技”的复合平台,石化出版公司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文化交流+中文学习+科技创新”的新功能,让文化交流与实用技能培养相辅相成。

  在科威特文化中心的书架前,一位当地老人轻轻抚摸《红楼梦》阿语译本的封面,与旁边的中国志愿者交流书中的家族故事。在沙特苏欧德国王大学,经济学教授捧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文版感慨道:“中国的发展道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定式,这些书籍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这些瞬间,恰是“丝路书屋—中国书架”的最佳注脚:文化的隔阂在书页间消融,文明的共识在对话中生长。从亚洲的沙漠到南美洲的雨林,从东欧的校园到中东的图书馆,这些承载着中国智慧与世界眼光的书架,正如同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在新时代的“文化丝绸之路”上奏响互尊互信、互学互鉴的和合乐章。当书香跨越山海,文明的光芒便照亮了人类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