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民覆盖、全龄受益、普惠高效的全民阅读促进体系——

让书香进万家润人心 唱响新时代全民阅读最强音

作者:本报记者 商小舟 陈妙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小读者在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体验数字阅读。

小读者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图书馆阅读。

第十四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书香长廊”设置“京华好书”板块。

2024上海书展吸引众多读者。

  读者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图书馆设置在当地大型商超的读书角,体验数字阅读服务。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商小舟、李婧璇、田野摄)


  自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各地书香城市品牌林立,基层阅读空间延伸阅读推广触角,数字化阅读提升便民阅读服务效率,全民阅读工作呈现出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书香是一种氛围”。纵观10余年全民阅读工作轨迹,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基础设施的硬件支撑,需要抓住关键群体进行培育,需要保障优质出版物供给,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久久为功。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提出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下,构建全民覆盖、全龄受益、普惠高效的全民阅读促进体系。从理念方针到深入实践,全民阅读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开展,让阅读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基,为中国式现代化助力。


  加强政策引领 为书香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0余年间,全民阅读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逐步实现了国家层面的宏观布局,推动全民阅读工作迈上新台阶,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相关内容先后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二十大报告,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更让全民阅读立法工作迈出关键一步。

  2014年11月,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这是全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制定了地方性规划、法规与方案。如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发布《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书香京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天津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于2024年正式施行,山东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甘肃省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书香河南建设实施方案》,福建省委宣传部制定颁发《福建省全民阅读“七进”示范点建设标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委宣传部等13部门印发《云南省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各地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健全全民阅读工作机制,以保障经费投入、设施布局、活动安排等,因地制宜促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

  在政策方案的引领下,各地全民阅读品牌蓬勃发展,成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建成“书香之城”和“阅读之城”为目标,各地借助全民阅读大会、阅读月、阅读日、阅读节等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书香京城系列评选活动”“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及“书香飘万家”全国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等入选“2022—2023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为总体品牌,北京市引导各行业开展多样化活动;“旧书新知”繁荣旧书市场系列活动,让更多群众享受阅读之美。天津市通过定期举办“海河书香节”“书香天津·读书月”“海河旧书市集”等阅读活动,进一步推广“书香天津”全民阅读品牌。“深圳读书月”“书香陇原”“书香八闽”“书香彩云南”……一块块亮眼的阅读品牌,拼起“书香中国”的万里版图。

  如果说地方政策为全民阅读的深化提供方向引领和制度保障,那么各地特色书展的举办,正是检验全民阅读推广成效的窗口。

  初心不改,2024上海书展回顾20年发展历程,引来多年忠实读者打卡留念;蓬勃发展,已走过14年的“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展示出新时代书香京城建设向品质化、纵深化方向高质量推进;步步生花,首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的举办彰显多年来文化润疆工作的成效,“书香新疆”步入花样年华。同时,地方书展释放的经济效益,将全民阅读推广成果具象化。为期5天的时间里,第十四届江苏书展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码洋2.5237亿元,除苏州展场零售929万元之外,带动全省参展实体书店零售4427万元、江苏书展APP等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9645万元、馆配团购1.0236亿元,形成覆盖全省的阅读消费网络。各地书展带来的文化引力与经济活力,彰显着与一地全民阅读水平相适应的民众阅读消费需求与能力,形成促进出版发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精品阅读供给的良性循环。


  服务关键人群 增强全民阅读深度广度


  “区域、城乡之间的阅读差距有待弥补、弱势群体的阅读资源与条件有待改善”“打造多元立体的儿童青少年阅读生态”“有效引导老年阅读,满足他们共享、交流的阅读需求”“推动‘非读者’向读者转型”……随着全民阅读工作的持续开展,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为全民阅读发声,探讨全民阅读深化方案与实现路径——服务好关键人群的阅读,加强阅读引导与权益保障,不断提升全民阅读服务质量。

  近年来,各地为推进“一老一小”阅读服务保障工作立规建制、擘画蓝图。

  2023年,山东省教育厅等9部门发布《山东省促进青少年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从丰富读书内容、改善读书环境、创新读书载体、增强家校社合力等方面持续用力,倡导并深化青少年阅读,成为山东省2024年全民阅读工作主线。经典故事会、跟着课本读经典、“图画书里的中国”儿童讲读大赛、沿黄九省(区)高中生辩论赛、课本剧展演……除了着力建成覆盖各学段的阅读服务体系、健全青少年阅读激励机制,过去一年,山东省重点开展的青少年“阅读之光”系列读书活动,展现出青少年阅读活动从“单向输入”到“多维对话”的转变,真正让孩子们成为阅读活动的主角。

  今年,完善银龄阅读保障服务工作又有新进展。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民政局等14部门印发《上海市“乐龄乐读、乐学乐为”老年阅读行动方案》,从老年阅读主题活动、培育老年阅读团队、出版老年选题出版物等方面进行引导。天津市民政局等12部门发布《关于加强老年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更加完善的老年阅读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老年人参与阅读的兴趣、意愿和能力。

  当书香覆盖“一老一小”,沟通城市与乡村,新时代全民阅读推广进一步向下扎根。

  “‘墨’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点’象征着星星之火。”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墨点雅集公益读书会联合创始人李莎以萤火之光比喻乡村阅读推广人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常态化的阅读推广,让阅读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每一个角落。”

  “取这个名字的用意,就是希望尽己所能,发一点微光,做一些事情,让孩子们的童年因为阅读变得更有质量。”河南省内黄县微光书苑创始人李翠利说,从2008年至今,微光书苑坚持免费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用阅读照亮乡村文化生活。

  “希望书屋像芦苇花一样飘荡,到处播撒知识的种子,并开花结果。”在尕牧什拉芜尔书屋创始人安维智的带动下,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黄土坡村里的孩子们一个个考上大学,拥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勇气。

  乡村阅读的“萤火之光”,是涵养精神文明的火光,也是乡村振兴的火种。

  “钟老师的书屋,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财富。”在湖南省双峰县洪山殿镇,86岁的钟邦凯一心扑在农家书屋建设上,服务于村民的阅读需求,让“靠老天爷赏饭吃”的农业生产观念找到了科学的技术与方法。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农民裴爱民凭着十年如一日的阅读与写作习惯,创作出版《田鼠大婶的日记》,用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变着村民对于“读书无用”的看法。

  从阅读推广人、阅读流动驿站再到阅读队伍建设,一个个阅读推广的节点,如今正织成全民阅读的网络,汇聚起建设书香社会的力量。


  加大投入力度 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公共文化空间是深化全民阅读的阵地。近年来,多地出台的全民阅读工作方案强调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发挥现有图书馆、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空间功能,实现公共文化空间的全覆盖、全打通、深融合,进一步激活全民阅读活力,有效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力推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支持实体书店发展,首善之都走在前列。今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印发《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对符合扶持条件的实体书店最高给予300万元奖励金额;发布《关于鼓励指导实体书店积极参与北京市宣传文化重点活动的通知》,鼓励、引导更多实体书店积极参加市、区主办的与图书阅读相关的重点文化项目,助力全民阅读,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多省市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和引导。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度向实体书店购买阅读服务工作的通知》,向实体书店购买阅读服务的扶持资金计划安排约200万元,用于实体书店开展全民阅读相关活动,有效推动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一批品牌实体书店做优做强。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阅读的对象和载体发生了深刻转变。《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3%,成为全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新技术赋能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阅读数字化服务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4》显示,2023年我国拥有图书馆3246个,总藏量143609万册/件,其中视听文献2745.62万册、数字资源总量11238229TB、音视频资源总量19104895千小时、电子图书总量81731.75万册。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化和互联互通进程不断加快,大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范围。如山东省实施“五位一体”统筹改革,有效整合阅读资源,打通全省图书馆总分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城市书房、新华书店等不同阅读设施之间的技术壁垒;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建立“云上·五悦”全域智慧数字文化服务网,以数字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民阅读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让书香中国增添活力与动力,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全民阅读“燃”起来,书香社会“活”起来,方能加快文化强国建设从愿景到实景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