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贾宏宇:

建设书香河南 共创品质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明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1

2024年9月26日,河南郑州,书香河南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主会场,全民阅读推广人聂震宁在新时代的文化供给与全民阅读座谈会上发言。

  今年4月18日,读者在“中原书香节·悦读阅精彩”文化游园会惠民书展逛展。 赵墨波 摄


  连续3年印发《书香河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年均百余种出版物荣获国家级荣誉,年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万余场,建成新型文化空间1200余座、基层阅读服务点4.6万多个,年服务读者3000多万人次,居民综合阅读率稳步持续提升……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2025年书香河南建设工作推进会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4月17日启动。启动仪式后,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贾宏宇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以来,河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全民阅读作为获取知识、启智增慧、提高全民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创新推进书香河南建设。


  构建党政引领、多元协同的阅读生态圈


  “我们始终牢记、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书香社会的殷切希望,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全民阅读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书香河南建设实施方案》,切实发挥书香河南建设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工作合力。”贾宏宇告诉记者。

  全民阅读不是宣传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党政统筹、部门协同的“大合唱”。对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将“举办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扩容提质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写入《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这是必须完成的民生实事。

  河南省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书香河南建设工作专班,河南省妇联、省残联、省教育厅、团省委等10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航空港区结合地域特色制定实施细则。以经费保障为例,在全国率先设立河南出版基金,支持《简读中原》《典籍中的河南》等精品出版;省文旅厅将4.6万个基层阅读服务点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个阅读阵地;开封设立每年200万元的全民阅读基地奖励资金,焦作市温县将“有声阅读”电子图书馆纳入乡村振兴项目清单。

  “目前全省已形成‘党政推动、部门联动、城乡互动、全民行动’的全民阅读新格局。”贾宏宇说,郑州“绿城读书节”、南阳市内乡县的“菊乡书声”等地方品牌的涌现,正是机制赋能的结果。


  打造主题鲜明、多元供给的阅读矩阵


  优质内容是阅读的核心,河南如何让“有书读”升级为“读好书”?贾宏宇介绍说,河南筑牢主题出版“主阵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融入出版物,如《诗书里的成长》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守鹤人》等图书入选“中国好书”,这些作品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让党的创新理论带着泥土气、冒着热乎气走进群众。深耕中原文化“富矿”,推出“中华文脉”丛书、《中原文库》等精品,用《郑板桥审石头》等动漫绘本活化民间故事,让甲骨文、大运河等文化符号通过图书走向世界——2024年河南有8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成为海外了解中国的文化桥梁。

  在数字阅读浪潮中,河南创新打造“云端粮仓”:“书香河南”平台免费开放23.98万条数字资源,涵盖电子书、有声书、视频课,推出“每月共读一本书”线上活动,去年累计举办1.87万场,单场最高参与量达5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河南还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打造“少年读中国”书香河南阅读品牌,前两期全网阅读量超13亿;用动漫、VR等技术让《论语》《史记》变得“可听可看可互动”,“00后”用户占比达到35%,说明优质内容永远有市场。

  在平衡主旋律与多样化阅读需求方面,河南省总工会连续5年举办“悦读新思想”经典诵读活动,覆盖200万职工,传播量超2100万次,同时为企业班组配备“技术类图书专柜”;河南省教育厅创建411个书香校园,610个书香班级,必读书目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也鼓励自主选择《三体》等科普读物。

  “让每个群体都能找到‘专属书单’,让阅读既有‘高度’又有‘温度’。”贾宏宇说。


  织密覆盖城乡、便捷多元的书香经纬


  面对如何解决城乡阅读资源不均衡问题,贾宏宇认为,关键在“精准滴灌”。

  城市里,河南持续打造“15分钟阅读圈”。洛阳“河洛书苑”、南阳“诸葛书屋”等1200余座新型文化空间各有特色,安阳“甲骨文书屋”建在殷墟遗址旁,信阳何家冲学院尚书房店融入长征精神,这些“小而美”的空间成为城市文化地标。乡村则推行“阵地+服务”双下沉,焦作市温县144个行政村配备“有声阅读”电子图书馆,村民扫码即可收听农业知识和经典名著;商丘市夏邑县“下乡串门书刊社”把书架搬到田间地头,举办“伴耕伴读”“图书漂流”活动,去年吸引10万农民参与,让“耕读传家”的传统在新时代焕新。

  在特殊群体服务方面,河南省残联扶持48个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漯河、安阳等地开展“书香助残”志愿服务,为视障读者提供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和一对一导读;河南省妇联组织“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共读红色经典,在2849个“青年之家”图书角推出“阅读+寻访”路线,让流动儿童在阅读中找到情感寄托。“这些阵地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连接人心的精神纽带。”贾宏宇说。

  数字化时代,传统阅读阵地如何与线上平台融合?河南构建出“线下沉浸式体验+线上智能化服务”的立体网络。如许昌市实现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分馆“三证通”,18万余册次的年借还量背后是“全城一本书”的便捷;濮阳市将“市民文化大讲堂”搬上抖音,去年直播200余场,观看量破百万,让深夜加班的上班族也能“云端”共读。

  全民阅读是“最慢的政绩”,却是“最长的回甘”。当快递小哥在城市书房歇脚时翻开一本书,当留守儿童在“爱心妈妈”陪伴下读完一个故事,当八旬老人在农家书屋用方言诵读经典,这些瞬间汇聚起来,就是书香河南的模样。

  贾宏宇表示,从机制破题到内容筑基,从阵地织网到活动赋能,河南的实践印证:全民阅读的关键,在于将“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让阅读从“被要求”变为“想参与”。当阅读成为千万家庭的生活日常,当书香弥漫在中原大地的每个角落,这场始于书页的文化工程,正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最温暖的河南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