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局:
立足特色优势 做优服务体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24
2024年,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立足四川特色优势,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坚持做强做优服务体系,支持视听产业发展、视听内容转化,推动四川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引领优质内容聚集
推出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政策。2021年5月,四川省推出《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每年3个亿的规模支持文艺精品创作。2024年1月,四川省修订《办法》,进一步将网络影视剧、广播电视节目等纳入扶持和奖励范围,用“真金白银”激励影视制作机构创作热情,用“开放包容”鼓励视听精品创作。
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省级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财政支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点工程的通知》,从2023年至2025年每年统筹财政资金10亿元,推动开展“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等重点工程,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点工程的电视纪录片、动画片等予以扶持,累计扶持超2.5亿元。
加快产业建圈强链
打造西部视听产业新地标。以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落户四川为机遇,形成以成都为核心,遂宁大英、雅安指定拍摄地,宜宾、凉山、攀枝花等特色影视基地为支撑的“一核多极”格局。
激活数字文化新基建。响应国家“数字中国”“东数西算”战略,加强四川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和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的重大机遇,结合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加快突破超高清视频共性关键技术,大力推进“超高清+AI”应用。目前,全省超高清视频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形成头部企业集聚效应。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引进爱奇艺、鼎盛佳和、阿里大文娱等头部企业和中交智算谷、科幻世界等15个重点项目落户四川,成都影视城凭借良好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和政务服务,吸引了完美世界、喜马拉雅等50多家机构入驻,以可可豆动画影视制作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视精品为依托,推动网络视听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拓宽视听应用场景
搭建“视听四川”平台。整合传统广电传播渠道,联合互联网机构,拓展5G应急通信、户外大屏等各类传播渠道,形成底层数据全面打通、优质内容规范储存、数据端屏良性互动,确保视听内容高效传递到用户。
打造“拍在四川”影视服务品牌。整合全省200余个取景地、50余个影视棚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资源相融的“拍在四川”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品牌,“剧组扎堆、企业落户、人才愿来、产业活跃”的新图景正在逐步呈现。
做亮“百部川扬”“神秘蜀韵”传播品牌。以“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传播活动、“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传播大赛为抓手,统筹选题策划、创作工程、精品奖补和“百部川扬”进基层、进企业、进高校、进行业活动等,3年来累计征集作品9000余部,评选优秀作品500余部,《边水往事》《宿敌》等成为现象级作品,《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等20余部作品入选总局优秀节目,《我和花花是发小》等7部网络微短剧入选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三星堆、大熊猫等四川IP海外传播触达50余国。
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开展网络综合治理“固边”“秋风”“净网”“清源”“护苗”五大专项行动,加强对持证机构、重点网站和平台的监测,加强监测数据分析研判,2024年处置各类违规报道和网络攻击事件9起,公开曝光违规短视频账号31个,下架处置违规短视频60余条。
建强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实时监测网络视听节目,共享监测数据,办好《监管日报》,形成“视听速报”品牌,分析研判网络视听舆情并进行处置。
落实网络影视剧片备案审核机制及片酬审查机制,将题材规划、立项创作、备案审查关口前移,控量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