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作者:胡伯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推动文化工作实现了从正本清源到守正创新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不断发展了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向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谱写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篇章,标志着党的理论创造性、文化主体性、精神独立性实现了新的升华,凸显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维度,在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中日益彰显其科学真理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发展的创新实践为基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等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形成了追求真理、造福人民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不懈求索与内在统一的鲜明主线,从而实现了理论继承与理论创新的统一,体现深邃的历史洞见、宏阔的现实智慧和清晰的时代走向。

  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已进入、融入中国文化中,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责任担当、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剖析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主旨鲜明、系统完备、逻辑严密、意蕴深邃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秉承人民至上,彰显历史自觉,突出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充分彰显和形成了深邃的科学性品格、崇高的人民性品质、深厚的实践性品质、宽阔的开放性品质、强烈的时代性品质。这些重要品质拓宽理论视野,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深厚的广泛的历史与现实的思想理论支撑。

  二、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向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示了文化坐标、锚定了文明航向,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在推动全党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中日益彰显其强大精神力与鲜明的实践品格。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亲自谋划部署,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战略思考,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充分彰显了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需要先进文化的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坐标轴上,只有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推动民族的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和如何建设文化的重大问题,实现了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问题导向相契合,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涵盖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包括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出更多的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等。从概括宣传思想工作规律性认识的“九个坚持”到文化建设工作的“五个重点方面”,再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图景,提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使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务更为明晰、方向更加明确,为深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全面指引。

  三、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向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在推动共建各国文化命运共同体意识中日益彰显充盈的博大文化情怀。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人类面临着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文化思潮的威胁,人类文明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深刻洞察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既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和文化主体性,又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把握好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者的关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自信自立的精神气度、守正创新的本质要求、问题导向的内生动力、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思维、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既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坚持以“两个结合”为逻辑内核,破解文化上的“古今中西之争”。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促进文明交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从而实现了时代特色与实践特色统一,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我们大党大国的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

  无论是从内容、形式上看,还是从格局和意境上看,习近平文化思想都标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新高度,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彰显了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此,需要我们从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更广的观察视角、更宽的理论维度来加深理解和把握;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需要我们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从科学的文化思想中获取的真理支撑和实践伟力。

  (作者为江西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生成逻辑与体系化建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