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书,敬过往也敬未来

作者:本报记者 韩萌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7


  又到了一年的尾声,总结也好,盘点也罢,总要有些仪式感、氛围感,但如若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不妨就从一年来读过的那些书开始吧。至少还有书,能带我们走进旷野,带我们去见识大运河的生生不息,去欣赏敦煌的多彩包容……也是因为有书陪伴,让我们在这一年里,内心更加丰盈。总有一些文字,守护心灵,也总有一本书,为我们打开一扇窗。


  从历史深处读懂中国


  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祖先留下的文明遗迹、遗产,先辈们留下的感人故事,散落于美丽山河之中,从历史的深处闪耀出熠熠光芒。2024年有许多书饱含着中国人特有的“精气神”,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的鲜明品格,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这两部著作图文并茂,以时间为轴,尽可能吸收和展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宏阔视野,展示中华民族成长壮大的宏伟进程。

  《中华文化公开课》(人民出版社)融知识性、可读性、思想性于一体,文化内涵深刻,书中精选了实景、文物照片260张,链接精彩视频及重要文献近50个,让读者可以触摸中华历史、感悟文脉流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共振共鸣。

  我们是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演进的?《何以华夏:文物上的中华民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一书中或许就有答案。作者通过解读历史深处的物证,挖掘它们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借文物之口讲述中华民族故事,引导读者从历史深处读懂中国。《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中信出版集团)穿越良渚、二里头、三星堆等18个文明现场,破解华夏文明数千年不衰的密码。


  烟火人间 乡土可亲


  生活中也许难免意难平,但是文学让我们暂时抽离,穿越浮华与表象,潜入人性的深水区,在直面自己的同时,也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使命之一,《大辽河》(春风文艺出版社)在此方面走在了前面。这是一部多方位描摹流域文明、历史变迁和现实省思的探索之作。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大辽河》是流域文明书写的一次新探索,通过历史演义与现实观照相互交织的方式,完成了现代与远古的相互凝望。

  与时代同频共振,文学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草木志》(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聚焦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山乡巨变,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全景式时代画卷。《登春台》(译林出版社)对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高速发展时期,书中既有对社会现实的精准观察,也有对世界真理的哲学思辨。

  对于青年一代来说,鲁迅同样不过时。《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以新颖的视角勾勒出一幅独特的“鲁迅像”,讲述鲁迅与诸多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故事,引导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鲁迅生平、认识鲁迅思想、理解鲁迅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试图作出的努力。

  作家柳青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出版,可以说是2024年一个特别的惊喜。这部写于1953年的作品,展现出来的思考现实的深度、书写生活的笔力,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索。


  理解热点与趋势


  “新质生产力”一词,入选“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与之相关的图书也是今年经管图书的热门之选,从不同角度深入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极》(湖南人民出版社)是一本帮助广大读者学习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读物,书中结集了多位高等院校、科研智库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作出深刻剖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江苏人民出版社)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广泛涉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前沿领域。《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出版社)则从新动能和生产力要素两个视角,为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提供了有益参考。

  跨学科研究的经济学著作,给了读者看清社会发展方向的更多可能。《中国经济的未来可能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把人口问题作为分析起点探讨经济社会发展。该书的思考视角和文献使用,跨越了时间和学科的界限,拓展了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爱与友谊伴成长


  回顾2024,儿童文学不仅在主题出版方面有了进一步拓展,在构思和写作手法上也有颇多创新之处。一批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心灵成长的作品没有刻板地说教,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朴素的情感和平等对话。只有真正懂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间润泽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积极向上、有责任、讲担当的人生目标。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党建读物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推出了第五辑20种,书中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国家的发展强大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和群体代表。这套书秉持“让英雄伴随孩子成长”的理念,结集了一批儿童文学、纪实文学领域的优秀作家,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受益终身的精神底色。

  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让作家们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大鸟》(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珊瑚在歌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不同角度书写生态文明,唤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

  作家笔下的成长不仅仅是昔日人物情景的重现,而是通过文学的描写,能够和今天的生活现实、和当下的读者产生共鸣。《风啊吹向我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老街书楼》(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原了一段难忘而又独特的经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中弥漫着如童年阳光般的珍贵情感、真挚友谊。


  健康科普重实用


  2024年出版的一批优秀健康科普类图书,多角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要。“相约健康百科”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分为4个系列共24个分册,回答了3600余个公众关注度高的健康话题,并且通过开展“相约健康”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让更多人从书中获益。

  不只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清华大学出版社)如同情绪生活指南,引导读者了解各种情绪,探究心理学家设计的情绪实验及实验成果,从而挖掘各种情绪的积极意义。

  科学拓宽了人文的边界,而人文赋予科学温度。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许多既实用又富有启发性的图书面世。这种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融合,提升了公众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其意义也远远超出了知识本身。《科学与文化:院士谈创新源头》(人民日报出版社)构筑了科学与文化的桥梁,以科学家的视角看文化,跨越文理学科界限,解读东西方科学与文化差异。如果将这本洋洋20多万字的图书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科学创新的基础在于创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