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创新

作者:吕义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政府关于教育工作出台了多项新的政策措施,对现在及未来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任务要求,这些要求将对基础教育进一步产生强大而细致的价值引导和技能提升的作用。教育出版领域作为服务我国基础教育工作重要的后勤部分,只有从产品规划和设计上认真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才能为一线教育生产出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产品,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产品研发和市场生存能力,为基础教育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

  新政策、新形势对教育出版的影响分析

  “双减”政策的落地推进对教学的提质要求。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对教辅市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在减负的前提下,用更少的时间保证学习任务和质量不下降,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辅产品质量,做好数字化创新,研发出精准、高效的优质教辅产品,使之成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神器”。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新学习资源的需求。新课标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推行大单元教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等教学法,依靠传统图书的纸质载体很难满足这些要求。我们应该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服务学生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要求。

  新生人口的快速减少对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要求。21世纪,我国新生人口数减速明显,新生人口数从2016年的1883万减少到2023年的902万,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新生人口的骤降必然导致未来几年教育出版市场进入下行通道,整个市场即将同比例萎缩,教辅市场马上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在这样的市场压力下,我们必须在既有品种和市场比较饱和的情况下,大力开发新的项目,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教辅产品的附加值,开辟新的市场。

  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创新

  教材建设的数字化赋能。新课标对新教材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图书载体更新不及时且形式单一、素材有限、无法提供互动,很难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应该主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为教材赋能。不仅要改变载体的形式,还要创新性地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智能助手等形式,全景化、立体化、仿真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将教学实践与教育出版相结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感官体验、降低认知负荷,打造出新形态的数字化教材。

  例如,在强调真实情境的教学中,用精美的视频导入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在强调“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中,数字互动技术不仅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评价,还能够很好地支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在跨学科项目式教学中,通过互联网技术链接丰富的学习资料,及时补充学生的知识欠缺,助力学生突破学科界限,实现学科链接。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和用户画像技术,根据每个师生用户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研发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高老师的备课效率,轻松应对各种教学场景。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教材。

  教辅出版的数字化拓展。“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这要求出版单位一方面要设计高效、适度、优质的作业来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要改变以练习为主的编排形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多设计动手作业、趣味作业、学科融合作业等,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化学生的被动化学习为主动化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拓展教辅的能力边界。通过人工智能的自然语音交流和作业批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智能地生成针对性的练习和解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学习辅导。这种智能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切实地落实了“双减”政策要求。

  教辅出版的数字化营销。在数字化时代,教育出版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统计,2023年短视频渠道已经超过了垂直及其他电商渠道,成为仅次于传统书店的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短视频平台能准确识别潜在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找出其痒点、痛点,通过精准投放,实现高效营销。这个特点使得以前因为体量小、营销难而被放弃的选题重新有了发光的机会。例如,小学生的古文阅读本来是个极小众的需求,但当“斗半匠”的《爆笑小古文》标志性笑脸封面与视频中孩子们的哈哈大笑碰撞在一起时,产品瞬间“活”了,一个抖音爆款就此诞生。

  此外,短视频平台还能够通过内容创意和互动营销等方式,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兴趣。通过制作有趣、有料、有用的短视频内容,可以将教辅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同时,通过互动营销,如评论互动、点赞分享等方式,还可以进一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增强他们的品牌忠诚度和购买意愿。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