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现实题材军事小说好看起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3
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军事小说需要作者和编辑在进行策划、创作和编辑工作时,围绕作品的主题进行构思、布局和润色,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品的完成度,突显作品的主题。作家王族书写天路高原的昆仑铁骑,为中国当代边防军人写心立言的《零公里》即围绕昆仑山守边英雄的日常,构筑出昆仑军人闪光的英雄谱系。
作为老牌的文艺类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一直以原创长篇小说为立社之本,这也是编辑日常进行选题策划时所考量的重要尺度。2022年6月,我们偶然在《小说月报》上看到王族的中篇小说《老虎口》,讲述的是高原上的修路工程队在恶劣自然环境下艰辛施工修筑独库公路的故事,展现了官兵的拼搏奋战精神。
这是一个极好的长篇题材,高扬强军兴军的主旋律。或许作者也有与此相关的长篇储备。考虑到这些,我们立马联系王族,表明了想出版一部有关边防军人的长篇小说的打算。无巧不成书,王族老师刚好创作完一部书写昆仑山上的军人守护边防的长篇小说《零公里》。两周后,王老师即将整理好的《零公里》初稿发给我们。
这是一部主题鲜明、结构清晰、故事完整、题材独特的优秀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军事小说,然而,出于对作品更高的期待,我们再次和作者联系,共同就书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商议出了具体的修改与润色策略,对作品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增魅与祛魅的处理。
增魅:厚植英雄情怀与家国梦想。作者王族以自身驻阿里军分区服役的经历和见闻为蓝本,把多年丰厚的生活积累熔铸在《零公里》中,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奉献与担当,张扬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这种英雄情怀与家国梦想的交织,无疑是文稿的魅力所在。因此,文稿修订的首要任务,即突出英雄情怀与家国梦想。
为此,我们将初稿过于悲凉的基调改为温暖与硬度兼具。初稿有意书写战士身上的悲壮色彩,塑造高大上的英雄形象,但“过犹不及”,过多渲染死亡、悲苦,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文学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全书的故事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但不必拘泥于故事原型,需要作文学化处理。
同时,对文稿的主题进行拔高。初稿围绕着评选昆仑卫士这个奖项展开,对这个象征着荣誉的奖项给予了过多的关注,这部分所占的比重太大,需要弱化。且任务一中,田一禾描红界碑上的“中国”这一事件,需要补充界碑的历史及重要意义,适当拔高该任务,对文章主题也能起到拔高的作用。
此外,增加重要的时间节点及历史事件。比如,主要人物都是1992年入伍(与作者本人入伍时间一致),故事发生的时间约在1998年,还有增加解放军解放阿里、先遣连在阿里的卓越事迹等。
祛魅:于平常之中见真章。在小说中,王族巧妙地将军人的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结合,令整个故事充满了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他们的故事之所以如此动人心魄,不只在于军人的伟大与崇高,更在于贴近生活、平实动人。因此,在文稿打磨时,需更多地着墨于细节的修订,以真示人,以情动人。
我们严格按照现实主义的要求,重新审查小说内容,修改有分歧的内容。如将主角过多的梦魇和自言自语进行删改,改为心理描写;修改田一禾、依布拉音两人都是为了涂字而出现高原反应,产生错觉,摔下山崖这样过于巧合的内容等。
对于与“情”相关的情节重点打磨,特别是第三章《遥远的约会》,写军人的爱情,较难书写,需慎重着墨。作品通过对军人生活的深入描绘,展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这种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在军人对家国大义的坚定执着上,还体现在他们对战友和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亲人的亲情爱情上。
善于抓住英雄的“人性”。作者并没有将英雄人物塑造成高大完美的神性形象,而是让他们沾染着时代气息,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这种祛魅的处理方式,使得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和心灵。
增魅与祛魅,突显了作品的艺术性和独特性,完成了“让主旋律小说好看起来”的目标,让主旋律题材的军事小说更具可读性,为赢得更多读者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系《零公里》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