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型出版人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11
“新型出版人才是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第十三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的“文化新使命与出版人才培养”“出版新生态与出版人才培养”两场平行论坛上,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培育新型出版人才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
数字时代要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内容质量的提升、出版流程的完善和行业规范的不断加强。这背后有一个核心驱动,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出版业正面临着数字化深度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成为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力量。”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源中心副主任锦传银认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发生变革,具体表现在知识、技术、数据、管理四项生产要素上,这也成为人才培育的重要着力点。
与会嘉宾认为,培养新型出版人才是出版行业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新型出版人才是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出版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副主任卢颖表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简单叠加,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内容创新、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卢颖认为,培养新型出版人才应该朝着培养出既能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又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让这些人才成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行业需要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面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知识多元化发展、技术快速迭代、数字化深度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变革等诸多挑战,出版业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出版人才?
“我们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结合新质生产力在出版业中的形式而言,就是知识结构要广、创新能力要强、数字素养要高、规划统筹要强。”锦传银认为,新型出版人才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不断推进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与会嘉宾还提到,新质生产力要求出版人才除了具备传统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一专多能。必须持续跟进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数据库、数字和媒体技术方面,培养数字素养和数据意识。此外,还要能统筹好出版全领域各环节协同高效运转。
关于创新能力,卢颖表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思维框架要有所转变。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跳脱出来,以前瞻性、创新性的眼光去看待出版行业的发展,创新思维就是核心要素之一。”
孙达铭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在工作中会使用到AI技术,比如遇到图片精度不高的情况时,可以通过AI“变清晰”功能对图片进行修复从而达到使用标准。不过她也提到,通过AI技术获得的照片如何判定版权归属让她困惑。“新技术给美术编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孙达铭认为,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美术编辑人才需要强化职业技能和编辑素养,深化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加强跨界学习能力、科技融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路径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出版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培养新型出版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呼之欲出。
锦传银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培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数据创新和管理创新人才。具体来说,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新型出版人才评价体系;以持续学习培训为举措,培养知识创新型人才;以融合发展为契机,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以数字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培养数据创新型人才;以资源高效配置为抓手,培养管理创新型人才。实际操作上,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每年都会举办人教讲堂,邀请行业大咖和领导开展讲座、培训,拓展编辑的知识结构。
培养新型出版人才有现实隐忧,比如人才教育体系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机会与资源受限等。对于这一问题,在场嘉宾认为,可以深度融合产学研,深化教育体系改革,创新课程内容,融入前沿科技,精准对接出版行业新质生产力需求;拓宽实践渠道,鼓励学生参与出版创新项目;深耕创新能力培育,激活出版领域创新生态;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构建吸引与留才的强磁场。
孙达铭结合自己的美术编辑工作认为,可以从八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局域人工智能应用平台,构建开放合作平台,建立终身学习机制。
“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路径,不仅能够促使出版人才提升职业素养,还能加速出版业的数智化进程。”卢颖表示,在未来数智出版人才培养路径规划的策略方面,可以从夯实职业素养、促进数智实践转化、建设生态体系、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培育新兴数据人才着手,同时期待未来发展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