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视听体验中触摸历史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雪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8

  创新是推动视听产业不断前行的动力。《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透过此次北京大视听展“新视听体验空间”感受到,告别了乏味说教、照本宣科,借助视听力量,如今文化的传承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或冷冰冰的展品,而是成为一种可感、可知、可触的沉浸式体验。

  在超高清视听艺术沉浸式体验展区,中数艺互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教授王泊乔策划的“中纹宇宙”展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推向了高潮,通过LED屏展示了中国古建筑中的藻井和传统纹样的文化魅力。超高清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仅让传统元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参观者在视听欣赏中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视听产业的艺术层次和技术水平。

  “‘中纹宇宙’通过新视听全景声营造跨越时空的沉浸体验,让参观者深度感受科学技术工具、媒介变迁以及文化遗产与灵感创造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通过对文物纹样的活化让视听实现了无国界传播。我们希望以科技数字视听语言,打破传统展览的局限,让参观者零距离体验中国文化之美。”采访中,王泊乔告诉记者,通过数字艺术,他们并非是在挑战传统,而是在寻求连接,寻求对话,以当代的技术向传统艺术致敬。“我们见证了技术的力量如何助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这种沉浸式体验延伸了感官的边界,参观者无需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只需要身处新视听空间之中,便可直观感受到媒介艺术史的演化过程。”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中数艺互动为“新视听体验空间”定制创作的《时空之象·北京中轴线》。该作品以古人的天文观为切入点,以北京中轴线的营建过程和背后的文明观为线索,将先民对天文、时空的探索和人间的实践以数字艺术的形式展开想象和表达。以“天、地、人”三个维度展开探讨,解构、回溯这条文明的轴线,让参观者沉浸式漫步在中轴历史宇宙时空之中,体验飞跃北京中轴线的超级视角,感受古人朴素时空观之下的智慧与浪漫。

  “我们通过超高清技术的数字化方式,项目团队精确复刻了北京中轴线7.8公里的景观,制作了超过80座宫殿模型,并创建了约1.3万间房屋模型。这些模型以动态化的方式演绎了中轴线从公元1267年元大都建都至今的历史演变。”王泊乔说道,其实,这与当下大火的《黑神话:悟空》有类似之处,不仅精确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孪生,更加入了艺术想象和叙事,将历史遗产置入当代情境中,让参观者在几分钟内通过视、听等多感知方式,便可感受中轴线的文化风貌。这种展示形式突破了传统文物展示与文字说明的局限,使参观者能够多维度地体验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从而透过视听新体验有效增强了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我在这儿!真的进画里了!”同样是聚焦北京中轴线的视听新体验,在歌华传媒的“数游中轴线·京师万象图”体验区,一位观众指着眼前的大屏,兴奋地喊起来。屏幕中,天坛祈年殿周边各色商铺林立,一派繁华盛景,街市行人中,有做生意的小贩,有巡逻的侍卫,有抱着孩子的母亲,还有一位借助科技穿越到古画中的现代人。这位来自现代的“不速之客”不仅可以自由在闹市穿梭,还可以走进其中的店铺,与伙计互动,或者跟侍卫攀谈,获取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完成各类任务。

  “我们参考了大量古画和历史资料,全新创作了一幅以清朝北京中轴线为主要内容的长轴画卷,采用LED大屏或激光投影方式呈现,通过三维引擎、融合定位算法等技术,观众可以‘一键入画’,进行沉浸式体验浏览。”歌华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华介绍,此次展示的只是画卷中的一个角落,完整版的“数游中轴线”最终将长100米到200米,高3.5米,线上线下场景并存,观众与画中人物可实现毫秒级同步移动,还将拥有更完整有趣的人物和剧情线,届时,借助更先进的视听手段将真正实现“人在画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