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纸媒如何迈过转型三道坎儿

作者:李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8

  于融合中实现转型,这是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生存发展的必答题,也是第二次创业。此间,大多数需要迈过三道坎儿:第一道坎儿,覆盖多少“新阵地”?第二道坎儿,“新瓶”与“旧酒”怎么装?第三道坎儿,“新闻”还是“服务”?本文以《山西经济日报》的实践为例,从全媒联动、内容深化、技术应用、服务拓展等方面入手,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传统媒体提供借鉴与启示。

  “新阵地”的“量”怎么把握?

  信息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推动着传媒领域的深刻变革。地方纸媒纷纷踏上转型之路,通过全媒联动策略,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以应对市场变化。比如,很多地方纸媒都建立了官方网站、移动客户端,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开设官方账号,入驻各种新闻聚合网站及短视频平台,突破了传统的版面限制,实现了内容的海量存储即时发布,提升了信息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实现了与受众多向即时互动传播、动态多样化产品广泛传播、个性化细分作品精准推送……简言之,目前纸媒融合在内容建设、平台搭建、渠道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随着纸媒融合发展覆盖到网、微、端、短视频等“新阵地”的越来越多,资源分散、内容同质化、运营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把握媒体融合的量与度,成为由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发展策略。

  《山西经济日报》是山西省指导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媒体。该报早已构建起“1+1+N”的传播矩阵,形成了拥有1张报纸+1个官方网站+N个微博号等社交媒体账号+N个头条号等入驻账号+N个抖音号等短视频账号的多媒体矩阵,成为地方纸媒中转型较早、融合平台覆盖较多的一家。

  观察该报的融合运营,可以归纳出如下实践经验:一是根据各平台特性和受众需求,制定差异化内容策略,首先避免内部内容的同质化;二是在追求全覆盖的同时,不忘强化纸媒的核心竞争力,如大力实现深度报道、权威解读等“选题”策划动作,提升新闻内容的独特性和价值性;三是加强各平台间的资源整合与协同作战,形成传播合力,通过数据共享、内容互补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四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体验和反馈,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

  上述这些经验具有共性价值,值得参考。需要指出的是,在融合向纵深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绷紧怎么融、融多少、融多深这根弦,坚持动态调整,更多关注高品质内容的生产,确保“炮火”充分覆盖,确保“阵地”寸土不丢。

  “人技合一”的“点”在哪儿?

  不管媒体融合进行到什么程度,优质内容始终是王道。这是纸媒的传统优势,但也容易因此走入误区,出现媒体融合“两张皮”“新瓶装旧酒”等现象。

  真正的融合一定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融合、互促互成,避免“新瓶装旧酒”。

  人才是媒体融合战略成功的关键,技术是支撑媒体创新的基础。科学的融合,归根结底是人才和技术的融合。必须要打破传统采编人员以往的“生产者中心”姿态,将其培养成懂技术创新、数字开发、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及交互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山西经济日报》在探索“人技合一”路径时,打破传统组织架构,平行设置全媒体工作部室,通过训练,让采编人员在发挥既往专业化、职业化优势的同时,熟练掌握和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手段。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具有时空贴近、情感共鸣、沉浸互动等特性的数字化新闻产品,比如依托于H5平台创作的《全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山西省“中国传统村落”图鉴》《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图解》等系列H5新闻作品,运用现代科技讲述山西籍廉吏于成龙的一生及其为官之道的山西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AI于成龙》,“悦享四时风景 晋享无限风光”100条主题旅游线路推荐、“一起点亮张家塔”、“山西十大经济新闻”评选瞬间等SVG交互设计作品,2023双塔牡丹节、2023黄河非遗大展、第六届山西文博会、全景观汾河等VR360直播,夜观汾河、高峰期看太原主要交通路段等慢直播。

  总结起来讲,“人技合一”的“点”在于守正创新,在于人才与技术的深度互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在创新媒体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版权保护、将新兴技术本地化等方面持续下功夫。此间,还要实现一个很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新闻与服务”的协同怎么搞?

  在新媒体环境下,主力媒体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功能面临新的挑战。比如海量的自媒体参与议程设置,导致议题碎片化与复杂化,甚至设置目的商业化。再比如,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等成为新闻生产重要方式,智能算法技术对受众进行符合其兴趣偏好的个性化推荐,使得议程设置的依赖性加强。由此,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中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通过精心选择议题、深入报道和解读,有效引导公众舆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024年7月16日,一则“太原网约车,7公里路程收取337元‘天价’打车费”的假新闻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一时间太原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被推上风口浪尖。《山西经济日报》根据太原市交通执法队的调查结果,确认该消息为误传或故意编造,随即迅速制作系列视频,第一时间在线辟谣。

  传统地方纸媒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坚守自身新闻品位,重视事实核查,输出主流价值,扩散权威内容,充分体现出主流媒体议程设置、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也提醒传统媒体要科学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得益于议程设置,新闻媒体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渠道广泛。新闻与服务的协同,旨在通过媒体渠道或产品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形成良性互动。这种协同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还能有效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例如,《山西经济日报》在高考生志愿填报期间邀请行业专家共同推出的“志愿填报指南”互动直播,通过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展现了新闻与服务的紧密结合,赢得广泛赞誉。

  很多看似“不务正业”“不算新闻”的服务业务,恰恰可以成为“新闻与服务”协同的融合点。比如,《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跨界拍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系列纪录片。山西具有悠长的传统文脉、丰富的历史古迹以及厚重鲜明的三晋文化。作为省级主流媒体,《山西经济日报》以此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传播、弘扬山西特有传统文化,将山西数量众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运用航拍、运镜、建模等新技术,融合虚拟元素,创新表达方式,精心拍摄、制作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系列纪录片。以此为蓝本的“在传统村落里探寻‘三晋文脉’”新闻案例入选2023“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网络传播经验专业类十大优秀案例。嵌入区域价值,弘扬本土文化,系列纪录片也成为《山西经济日报》创作全媒体作品与履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点。

  除了创造公共价值的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公益宣传,《山西经济日报》还凭借高质量的内容和增值服务,拓展了很多商业服务,包括纪录片拍摄、宣传片制作、产品推广、会展活动、媒体运维、财经咨询、大数据服务等。通过与政府、企业、商协会等组织的跨界协同,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主动参与本地旅游、商贸、地产等行业产业发展,兼顾公共价值与商业价值,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新闻与服务”协同机制,创造了极为可观的经济价值。由此,也促进了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质言之,解决了平台与内容、人才与技术、新闻与服务的难题,迈过融合三道坎儿,地方纸媒基本可以推进自身系统性变革,建立起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运营模式。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