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读家乡的书”:

把家乡读成世界 把世界读成家乡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婧璇 商小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8

  9月14日,刘亮程为读者签名。 本报记者 商小舟 摄


  “我读过最多的书,就是关于新疆的书,因为新疆是我的家乡。我知道熟知和懂得家乡,远比懂得世界更为重要。作为一个作家和读者,知道脚下,永远比知道天下重要。”茅盾文学奖得主、新疆作家协会主席刘亮程在首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式上以“读家乡的书,把世界读成家乡;读世界的书,把家乡读成世界”为题的发言,收获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自古以来,新疆广袤大地上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民族人文风情,孕育着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学意象。在书写新疆的作者中,刘亮程无疑是特别的一位。生长于兹,他的文字浸润在新疆的凛冽风声与一草一木之中。“我带着所有的作品,回到了这个地方,回到了书中所有故事的发生地。作品中的故事,一个比一个更加遥远,但我觉得我一直都在写新疆,写家乡。”9月14日下午,在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译林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从新疆出发,到世界去”的刘亮程作品签售会上,刘亮程带着《本巴》《一个人的村庄》《大地上的家乡》等作品来到2024新疆书展现场,与更多读者分享有关阅读、写作与家乡的故事。

  “我在作品中很少提到新疆这两个字,也很少提到天山、昆仑山这些地名,但我的每一句都是在写新疆。”刘亮程表示,新疆赋予了他文字中与众不同的特质。干燥的气候、一场一场的西风教会了他,如何叙述这片大地上如风漫长的故事;新疆的时间差,让他感到这里是一个跟在时间后面的世界,有那么多的早晨都在别处被别人经历;无边无际、可以望见地平线的辽阔,将人们的目光一直拉到天边,让他的句与句之间有了疏朗的空间;多民族丰富的文化环境,让他近距离看到维吾尔族的说话方式、生活习俗、他们的眉毛和眼睛的动作。“我说新疆是一个远方,到了新疆以后,这种远才刚刚开始。我认为,这种遥远可能就是我的文字的气质,就像我书中写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我都希望它发生在地平线上。”

  对于参加首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的印象,刘亮程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没有想到,我在新疆也有这么多的读者。”走过江苏书展、上海书展等地书展,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欢迎,他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面对在这里等候着他的读者。

  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刘亦涵当天早上10点多就来到了书展现场,虽然活动改期到了下午,但在见到刘亮程的那一刻,他觉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就是刘亮程老师。《一个人的村庄》陪伴我度过了高中最难熬的时光。读他的书,会给我带来一种力量,可能就是那个时候,我心中也产生了一种对新疆的向往。”刘亦涵说。

  通过作品结下的缘分,让许多和刘亦涵一样的读者走上了与刘亮程相遇的道路。“我们行万里路,可能最后还得回到脚下,回到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就像读过万卷书,还是要回到自己踏实温暖的生活中去。”刘亮程感慨道:“读书可能不是目的,但不读书可能找不到目的。”

  在刘亮程看来,阅读是一场一场的相遇,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就走进了一个我们不曾经历的世界,那个世界就在对面,并不遥远。我们随手打开一本书,就走进了一个如此丰富、如此美妙,如此包含着我们人类所有的情感模式以及智慧思想的这样一个空间。“读书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又是如此多的收获。读书使我们变成不一样的人。”

  关于阅读,刘亮程希望读者以此次全民阅读大会的举办为契机,多读家乡的书、读与个人有关的书,“家乡的土地连接着整个大地,从家乡刮出的每一场风都刮遍世界再刮回来。所以首先要读家乡的书,把家乡读成大千世界;读世界的书,把世界读成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