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河南省巩义市依托全市407个基层站点,持续推进“护苗”宣传进基层——
“护苗+”润物细无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29
“去年以来,我们街道依托社区‘扫黄打非’工作站,与辖区中小学校‘护苗’工作站相结合,与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创建相融合,先后孕育出‘护苗’课堂、‘五老’护苗志愿服务等特色项目,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欢迎。”谈到街道的“护苗”工作,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杜甫路街道“扫黄打非”工作站的李佳莹滔滔不绝。
据了解,为进一步护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切实守护孩子精神家园,近年来,巩义市依托全市407个基层站点,主动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护苗”进基层,助力“护苗”宣传教育常态常新。
融合阵地建设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我第一次参加以‘护苗’为主题的书法写作活动,感觉很新颖,也很有意义。”在巩义市回郭镇“扫黄打非”工作站,东庙小学的孙晨阳说,他和同学们正围绕书画创作台通过书法作品传递“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读正版书 做正派人”等“护苗”理念。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回郭镇今年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持续规范站点提升,实现了站点建设更具特色化、亲民化、优质化,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得到有效开拓和巩固。“在‘扫黄打非’工作站的打造上,我们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融合,突出保护未成年人导向,积极融入‘护苗’元素,设置了阅读区、宣讲区、展示区、活动区,实现了工作站与实践所阵地互通、场所共用。”回郭镇副镇长周勋锋说。
“真没有想到,我们的志愿服务团队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我们今后将持之以恒、再接再厉,创作更多更好有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艺术作品。”回想起“艺术扶苗”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2年度巩义市志愿服务市长奖的时刻,项目负责人万久红依旧难掩兴奋。
成立于2020年的回郭镇“艺术扶苗”志愿服务项目,目前有成员20余人,年纪最长的已经80多岁,来自学校教师、企业职工、退休人员等,他们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全民阅读日及周末、寒暑假等节假日,活跃在回郭镇的各个角落,充当着基层“护苗”义务宣传员的角色。
发挥传统优势 形成独特风景线
“通过剪纸宣传‘护苗’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更让我们认识到非法出版物的危害,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海上桥村的王怡宁特别喜欢“护苗”与非遗的结合。在海上桥村“扫黄打非”工作站,我们能看到“扫黄打非”特色剪纸作品,能看到在树木上随风而动的公益“绿书签”卡片,能看到孩子们用他们铿锵有力的笔锋书写、描绘的一幅幅优秀的“护苗”书法作品、手抄报作品,还能看到特色的“护苗”陶瓷工艺品……这些在海上桥村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近年来,海上桥村坚持把“护苗”融入文旅发展,依托研学特色,拓展王广亚故居、艺术大学、综合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护苗”阵地,逐渐构建起“大护苗”工作理念,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护苗”的润物细无声。
“从最初的‘扫黄打非’工作站的设计,到今年的‘大护苗’工作理念的提出,我们是这么宣传的,也是沿着这条路这么干的。”提起海上桥村的“护苗”工作,具体负责人刘绪建感慨颇多。他说,村里的剪纸、陶瓷、拓印等非遗通过与“护苗”工作有机结合,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题更加凸显。如今,海上桥村已初步打造成“非遗传承+护苗”的活动品牌,先后创建郑州市首批非遗研学示范基地、郑州市优秀研学旅游基地,海上桥村也越来越受到青少年朋友的欢迎。
开展特色活动 让诗歌温暖童年
巩义市子美小学“护苗”工作站于2021年被评为河南省示范站点。再次走进工作站,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制度标语,而是学生们一件件“护苗”手工艺品,一幅幅“护苗”书画作品。
“手机支架是王宜君老师带领木工坊社团的孩子们手工制作的;‘护苗’茶杯是四年级的于子茹同学制作的;这种盘子属于金丝掐画,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的;还有,音乐老师董迎霄创作的豫腔快板《绿色护苗子美园》受到郑州市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今年我们将‘护苗’主动融入学科教育,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让‘护苗’更加贴近学生。”该校负责“护苗”工作的孙彬彬老师边走边对记者讲解每一件“护苗”作品背后的故事。
“好书,就是这样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生命的长河注入生机和活力……”这是六五班的赵奚冉同学的原创诗歌《绿色阅读》中的节选。子美小学以杜甫的字为名,尤其重视孩子的诗歌教育。在子美小学的诗歌领域,除了“杜诗进课堂”的品牌外,还有一张王牌,就是鼓励学生创作“护苗”诗歌,子美小学已经连续举办四届“护苗”诗歌大赛,每年评选出数量不等的最美“护苗”教师、小使者,让“绿色阅读、文明上网”伴随着每一位孩子的成长。
“今年我们学校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就是‘诗歌浸润心田 护苗健康成长’诗歌创作大赛。该活动于1月启动,共收集到学生创作诗歌200多首,我们会评选出优秀作品通过学校公众号、教师走廊等展示。”子美小学党总支书记李泰峰十分重视“护苗”工作,他介绍,学校今年还开展了“护苗”书法作品比赛、“子美小书市 好书尽情淘”、“好书分享润童心 绿色阅读助成长”系列活动,形成了子美学校独特的“护苗”工作体系。
创新服务模式 严格监管文化市场
“扫黄打非”“护苗”进基层,不仅仅是宣传教育进基层,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文化市场的监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纯净的社会文化环境。
孝义街道位于巩义市城乡接合部,辖区内集贸市场、批发零售、大小仓库林立。今年以来,孝义街道深耕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护苗”行动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结合“紫荆树”“三田蓝”“管得宽”“帮得上”四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高质量建设“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同时打造以“五老”为主体的“扫黄打非”义务监督队,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主动发现“黄、非”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对“扫黄打非”行动的知晓率、辨别力和参与度,真正使“扫黄打非”工作在基层形成强力震慑。
“我们街道有9所中小学校、3家印刷企业、4家书店、4家打字复印店,我们依托的力量就是‘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和义务监督队,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坚持每周巡查一遍市场,每月巡查一遍仓库,为街道营造了干净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孝义街道相关负责人周伟爽对“扫黄打非”志愿服务“吹哨人”的队伍给予高度评价。在志愿服务队伍的协助下,孝义街道连续5年未发生非法出版、制售盗版出版物的案件。
巩义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巩义市坚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大护苗”工作理念,以“扫黄打非”“护苗”工作站为阵地,以示范站点规范提升为抓手,持续推进“护苗”宣传进基层,不断活化“护苗”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有效提升“护苗”知识的普及率,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护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来,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护苗”工作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