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甘肃人民出版社“博望”书系品牌的开篇之作,“丝绸之路人文考察手记丛书”(第一辑)收录100多年来中外学人在丝路考古中留下的日记、手记、笔记——

尘封百年手记,闪耀出版价值

作者:本报记者 田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26

  “博望,博广瞻望。”近日,随着“丝绸之路人文考察手记丛书”(第一辑)出版发行,甘肃人民出版社全新打造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品牌——“博望”书系也正式拉开出版序幕。

  “丛书名‘博望’,一是取自张骞凿空,开通丝路,封侯博望之意;二是我们期望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视角、更全的资料、更精的编校、更新的形态来整合出版。”对于这个图书品牌缘何取名“博望”,甘肃人民出版社社长原彦平介绍道,这套丛书立足于共建“一带一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丝路精神,唤起人们对过往时代的美好记忆,集中展示近代以来丝绸之路考古考察的恢宏历史和鲜活细节,展现100多年来中外学人发现西北、发现丝路的伟大印迹。


  再现·传承

  “呈现了鲜活历史,更蕴藏着满腔热忱”


  中国西北尤其是古丝绸之路沿线,是古代文化遗产的富集地。过去百余年间,中外学人在进行考察、考古工作的同时,大都写下了详细的日记、手记、笔记,呈现出不同于学术著作的鲜活画面,成为人们认识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文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些文献中的一部分虽以探险考察的主题出版,但也有不少作品因出版时间较早,一书难求,或久被尘封,尚未出版。

  对久未再版或从未出版的大量考古考察日记、手记、笔记等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出版,究竟有何意义?在原彦平看来,这些考古考察日记、手记、笔记的作者都是近代中外著名的探险家、考察家、考古学家。他们的考古日记、手记、笔记等是此后很多学术论著的“元数据”,而且文笔生动、细节纷纭。“不但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可读性。”

  这套刚刚出版的“丝绸之路人文考察手记丛书”(第一辑)共5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主编,包括《蒙新考察日记》(黄文弼著,黄烈整理)、《吐鲁番考古记》(黄文弼著)、《罗布淖尔考古记》(黄文弼著)、《徐旭生西游日记》(徐炳昶著)、《瓜沙谈往》(向达著)。

  “百余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回过头看,这套丛书不仅呈现了一段鲜活的历史,更蕴藏着那一辈中国学者对我们文化遗产的满腔热忱。”原彦平告诉记者,“丝绸之路人文考察手记丛书”是“博望”的第一个子书系,重点收录了晚清民国以来中外学人考察探访丝绸之路时所撰写的日记、笔记等,呈现了丝绸之路的生动样貌。这套丛书共40册,将分8辑出版。

  陈星灿表示,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在民族融合、知识传播、文化艺术的实践等方面也有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却远远不足。“丝绸之路人文考察手记”(第一辑)就是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展示出新的研究成果,将一代代学人严谨的治学态度、质朴的学术追求传承下去。


  匠心·磨砺

  “将几乎成舟的木头又一块一块卸了下来”


  在外行人眼里,图书编辑工作主要是在书稿完成之后进行审校,其实不然。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套丛书在整个出版过程中面临如何排版、繁简字转换、体例安排等诸多问题。翻开这套既体现统一性又突出单册特色的丛书,无不体现出编辑的匠心磨砺。

  有着11年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经历的甘肃人民出版社编辑袁尚参与了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在承担《吐鲁番考古记》一书的责任编辑工作时,他感觉很费劲。他直言不讳地说:“编辑《吐鲁番考古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尽管我对历史专业感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要精心出版这样一部考古学专著,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底本难寻、识别不易、图版费工。”袁尚介绍说,《吐鲁番考古记》首次出版是在1954年,但当时印量不多,如今想找到几本原书几无可能。而且,之前的版本是八开影印本,为繁体竖排,此次出版是简体横排。“且不说艰涩的专业考古知识需要读懂弄通,就是底本转化成简体横排,也颇费周折。另外,原书图片本身质量不高,扫描必定会导致图像受损。但我们追求达到原书的质量,只有通过反复修图才得以实现。”

  记者在和袁尚的交谈中得知,由于之前版本限于当时的排版条件,正文与图版是截然分开的,刚开始他也想依葫芦画瓢,但被否决了。原彦平补充道:“当时我们的考虑是这次出版要有所创新。而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图版的调整,需要把图版放在正文相对应的位置,让读者可以对照着看。”

  袁尚把这次耗时一个月的修改形象地比作“将几乎成舟的木头又一块一块卸了下来”,他指着摊开的《吐鲁番考古记》一书说,现在阅读起来就十分方便。“希望能唤醒尘封已久的考古学记忆。”

  “黄文弼先生的日记对今时今日的考古研究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价值。《蒙新考察日记》是那个激荡岁月里中国学人的群像图,烙印着图强之志、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专业精神。”承担《蒙新考察日记》一书责任编辑工作的甘肃人民出版社编辑张菁被书稿内容深深打动:在当时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开展科考,没有对文化事业的巨大热忱和无私奉献,便很难解释怎样完成这颇为详尽的考察、怎样收获丰硕的成果。

  “作为编辑,能编辑出版这样一本内容与意义兼具的经典作品,无疑是我编辑职业生涯的一大幸事。”张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