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媒体之力凝聚文化之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8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
一年来,《文化中国行——行走齐鲁》专栏、“新江苏·双面绣”系列短视频、“重报艺文志·口述”、《了不起的甲骨文》特刊、四川日报全媒体《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全国各地媒体以文化传承为己任,推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策划与报道,承担起文化传承发展的重担与使命。对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话5家省级媒体,梳理一年来他们对文化传承发展推出的重点策划报道、相关活动,并探讨媒体在文化传承发展报道中如何更进一步。
融媒传播:报道策划多彩
针对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理论阐释和实践报道的相互配合,是大多数媒体的重点方式。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大众日报》推出全媒报道,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众日报》行业新闻采编中心主任李艳介绍,《大众日报》充分发挥融合报道优势,在报端同步推出《文化“两创”大家谈》栏目,邀请10位资深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儒家思想的社会科学化等内容展开讨论、解读,弘扬中华文明,书写文化“两创”的山东答卷。
“《大众日报》理论版刊发了《整体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不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等阐释文章,并推出系列策划,约请历史文化学者就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分别撰写理论文章。”《大众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任宇波说道。
一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紧紧围绕“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以主题宣传引领内容生产,持续增加传播力。新华日报传媒集团总编办、新闻办主任刘志斌介绍,在聚焦地域文明方面,《新华日报》推出了《聚焦〈江苏文库〉》《蘇从哪里来》等系列专栏,生动鲜活、通俗易懂地讲好江苏文明的深层文化基因,“长江潮·看今朝”系列报道则让人们感受到长江文化历史文脉之绚烂、传统遗产之丰厚。
重庆日报社文旅副刊部主任吴国红介绍,2023年9月,围绕“2023长江文明论坛”活动,《重庆日报》在报纸、客户端、网站等首页首屏设立“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专题专栏,联合长江流域省市区的党媒党端,连续推出13个整版的《我从长江走来》系列报道,图文并茂地展现长江沿线13个省市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故事。此外,为赓续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传承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重庆日报》“两江潮”副刊浓墨重彩策划推出大型人文专栏《重报艺文志·口述》,以亲历者的视角,打捞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带领读者穿行在时间的长河中,打捞起一个个值得被重述的片段。
“行走”则是《河北日报》展现出的高频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贾伟向记者介绍,“行走燕赵大地 赓续文脉传承”系列报道对燕赵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行进式报道,比如泥河湾遗址、千年文明开涿鹿和元中都、磁州窑遗址等,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汲取自信力量。“行走万里长城 见证保护传承”——长城重要点段媒体采风活动,通过行走秦皇岛山海关、承德金山岭、张家口大境门等长城重要点段,对近年来河北开展长城保护利用和创新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典型做法、感人事迹,以及长城文化资源保护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进行采访报道。
除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看河南”系列述评报道,河南日报社在今年重点打造了“了不起的甲骨文”重点文化IP,其中固定在每周三《河南日报》五版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特刊,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丰富多样内容。
河南日报社文旅新闻部副主任温小娟一一细数“了不起的甲骨文”IP带来的火热效应。围绕“了不起的甲骨文”IP,河南日报社组织的“老家河南‘字敬’世界”创意活动推出甲骨文主题地铁;承办的深圳文博会河南展馆里,“中”字甲骨成为全展厅最火爆打卡地之一;“甲骨文体操有多燃”大挑战,18次登上微博热搜榜;“武丁”“妇好”现身郑州地铁、甲骨文春联大派送、“外国友人豫见了不起的甲骨文”等活动,不断带大众走进神奇的甲骨世界。
创新传播:认识媒体使命
“策划采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理解的过程”“传播是最好的传承,媒体在文化传承传播上大有可为”……在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题宣传报道中,真切的感受直观体现了媒体的满满收获。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多姿多彩的齐鲁文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李艳坦言,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认识到“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的载体,也是表现形式。通过新闻宣传报道,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人们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不怕重复,值得千次万次说。历史文化应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在表达、传播上要多创新,富于创意。”李艳表示,现代年轻人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与日俱增,尤其高校更加注重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的双向赋能,校方也乐于参与党报媒体组织的相关活动。
“我们始终认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要充分看到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之间的辩证关系,传承是基础,发展是目的,传播是手段。”刘志斌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感受:胸怀“国之大者”,做“大文化”;大力拓展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态;以品牌化思维打造“长红”栏目。
刘志斌表示,做好新时代文化创新传播,要持续围绕重大、热点文化事件和话题推出报道,体现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还要抓住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个性化、低门槛、易操作、强交互、传播快等诸多特征,为文化传播提供新阵地、新手段和新方法;以科技运用为文化传播插上翅膀,善于以跨界联动突破文化形态之限,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文化传播。在刘志斌看来,对于重大主题,要贯彻精品思路,打造品牌项目。做到既宣传好优秀传统文化,又反映好新时代文化创新创造;既突出本土特色,又打破地域之限;既要重视“看得见”的文化的宣传传播,也要重视“看不见”的文化的宣传传播。“总之,要不断进行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创意、创造,推动传统文化IP和现代文明‘珠联璧合’,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刘志斌说道。
贾伟表示,《河北日报》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不断意识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的一年间,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并在基层一线工作中正扎实推进。那些在河北各地掀起文化传承发展的高潮,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全省各地向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阔步前行。
截至目前,“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策划海内外阅读量累计超60亿次,不断获得社会各界肯定好评。面对这样的好成绩,温小娟表示,大家都深刻认识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进行相关策划、报道的过程,也是不断加深对河南文化资源的认识,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自豪感的过程。“用更多的融合手段和创新表达,传播好河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党报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温小娟说。
特色传播:加强互动体验
站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 一周年的起点上,媒体还将有怎样的规划?可以发现,大家将文化传承发展的大主题和地方文化进行紧密连接。
《大众日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将全力做好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报道。在坚持内容为王、深入挖掘山东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富矿”的同时,《大众日报》还将围绕文物古迹发现、名城名镇古村古街保护、文化旅游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文明交流互鉴等内容,讲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增强文化自信。
任宇波透露,《大众日报》理论版将继续“新论语”系列策划,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进行解读,同时尝试以报纸理论文章为素材、理论作者为支持,探索视频化转化,策划推出文化讲堂类的大众化传播产品。
加强创意创造,加强互动体验,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接下来的行动。刘志斌告诉记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将重点聚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做好《蘇从哪里来》系列报道,精心组织主题为“融古汇今,千年运河的现代文明”的运河文化发展论坛;还将持续开展“打卡江苏‘小而美’博物馆”“带你去逛博物馆”等系列报道,并以UP主的形式探访各大博物馆的热门展览,推出更多优质作品,让读者沉浸式感知文化魅力。
温小娟表示,《河南日报》将继续探访二里头、殷墟等20个有影响力的大遗址,做好“主根主脉看河南·行走大遗址”大型融媒报道,围绕古建筑保护推出《营造中原》栏目,围绕传统体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行走河南看传统体育文化”系列报道等,继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开来、传承下去。
《重庆日报》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并计划今年下半年将参与承办2024长江文明论坛,并围绕该论坛策划相关报道和活动,凸显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