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专家共研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23

  2024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研讨及课例展示专题会近日在重庆举行。此次活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联合主办,旨在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聚焦“学习任务群”,共同研讨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来自重庆、北京、上海、河南、河北、陕西、宁夏、辽宁、海南等30个省(区、市)的教育专家,共话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共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题报告:分享最新学术成果


  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吴欣歆、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蒲韬分别进行演讲,展示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前进的方向。

  吴欣歆简单回顾了我国语文课程内容的发展历程,并由此提出由指向同一个学习经验的任务构成的群落,就叫学习任务群。她从高中阶段18个学习任务群中选取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任务群作具体的讨论与分析,提出学习任务群是由学习任务组成的群落,强调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彼此之间应具有共同性、层次性与差异性。对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思路,她提出,做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规划要有整体意识,并认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导引》的任务设计与典型经验的建构一致性很高。在她看来,学习任务群的建构过程,即定位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确定学习主题之后,再定位对应的学习目标,然后再做整个单元任务和单元活动的拆分。这样一来,就达到了用一种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形式,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效果。

  朱于国作“把握学习任务群实质 用好统编语文教材”主题报告。他辨析了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单元整合教学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学习任务具有情境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要围绕阅读、表达、梳理探究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规避学习任务设计不能指向深度学习、过于宏大、难度过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他提出了关于学习任务的一些设计原则,比如要能使学生回到文本深度的阅读;要能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要为学生自主探究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提供空间;要具备可操作性,适合学校的学习场域,便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蒲韬认为,推进课程改革与教学变革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一种具体路径和模型,帮助教师适应新教材,推动新教学。他谈到近几年学习任务群教学改革的发展脉络,以及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学习任务导引》编写团队在教育观念、教学形态发生的诸多变化,比如目标的转变、内容的结构化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式的转变、角色的转变及评价的转变。他分享了团队联合全国的学科专家、名师,以任务群为核心进行的教学探究与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寻求课堂实践研究样本,形成了具有实操性的“单课自主学习—单元探究学习—综合拓展学习”模式。此外,他还分享了团队思考设计单元自主学习、单元探究学习和综合拓展学习的实践案例,呈现了团队帮助教师适应新教材的课堂、推进新教材的教学、力图打通新教材实施的“最后一公里”的典型经验。


  课例展示:围绕3个课型具体示范


  课例展示阶段,来自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等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根据《高中语文学习任务导引》,围绕单课自主学习、单元探究学习和综合拓展学习3个课型,展示了5堂课例。


  主题一:大单元之大,不只在于多篇联读,还在于对单篇的开发与深挖


  重庆一中语文教师李妍: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展示课


  李妍的展示课围绕“礼”进行。她联系《高中语文学习任务导引 必修下册》中“四子”之间的关系表,在课堂上依次提出“标题顺序为何与发言顺序不同?”“孔子对弟子的称呼为何与标题不同?”“曾皙上课弹琴是否合礼?”“各位弟子治国理政的侧重点是什么?”“孔子为何只肯定曾皙的回答?”“评志是对话还是孔子一人所言?”6个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最后讲到“礼”在当代社会的教育和学习价值。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姜恒权: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


  姜恒权的报告主题为“以任务为抓手,改善文言文的单篇秩序”,分三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让语文升格,从知识性的教学上升到思维、思考与思想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思考如何去关注人文思想,不造成学生思想断代。二、让教材落地,从单篇到单元视野。教师研读教材单元任务,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单篇课文的自主学习,做到前后勾连。三、让自学成型,从学生的“盲读”变为由老师指导的导读。教师巧设探究的疑难点,给学生具体学习任务,更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


  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许家亚: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风景谈》展示课


  许家亚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导引 选择性必修下册》中给出的6幅画入手,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中层层递进的行文逻辑;通过巧妙地设问,穿针引线,使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形成交叉共识,感受并鉴赏文中“曲笔”的表达效果。


  重庆外国语学校教科处及课程中心主任李安全: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


  李安全将高中语文教材的28个单元划分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类、读写单元三种类型,介绍了整本书阅读单元的“五步阅读法”和活动类单元的三种教学策略。针对读写单元,李安全提出“3大策略、4个步骤、5种教法、6种课型”,并结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详细阐述了“3大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主题二:大单元之大,不只在于多篇联读,还在于以多篇为例,探究任务群话题与人文价值,洞启文明与人性智慧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张露: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自然情怀·文学阅读与写作”展示课


  张露讲了两个任务,其任务设计思路来源于教材和《高中语文学习任务导引 必修上册》。第一个是关于民族审美心理,这是单元内的整合任务,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进行整理,以《故都的秋》为例,总结出里面的景物描写所表达出来的民族审美,以此关联几篇课文并设计出学生活动。第二个是关于写景,这是单元外的整合任务,将本单元与其他单元写景课文和《红楼梦》中的写景做对比,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情理结合的手法。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熊少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


  熊少华以单元整合为主题,提出单元导语中有整个单元学习任务和人文主题的描述。他以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指出单元导语提出了民族审美心理、自然景物描写、情理结合手法、文辞之美的学习任务,并由此提出怎样做单元整合。他认为单元整合要有层次,而且不仅限于本单元,还可以与前面学过的单元做整合。


  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罗谦: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至情至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展示课


  罗谦的展示课是通过教材中6篇古代散文的研习,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为避免空泛探讨文化底蕴和任务太过抽象,罗谦以课标和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为依据,高度聚焦本单元任务,确定了把握经典散文中的文化观念和探究优秀传统观念的当代价值这两个具体任务。


  重庆市渝中区高中语文教研员何元俭: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


  何元俭提出了在探究性学习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步骤:首先,要明确单元的学习任务,这通常在教材的单元学习提示中有所体现。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课文内容,并在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最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教学,通过分析和讨论来完成单元的学习任务。


  主题三:大单元之大,不只在于多篇联读,还在于以情境为抓手,综合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情感体验与社会习得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史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展示课


  史晴选取了“探讨报告文学与回忆性散文的区别”这一单元拓展任务,设置了“以芦柴棒的身份,回忆包身工生活”的课前情境性写作任务,以期从《包身工》《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出发,整合单元文本,探讨真实的能量,学会敏锐地审视时代。史晴综合了文学笔法、叙述主体、写作目的等方面设计子任务,还联动了祝勇先生的文章以及高考题,对问题进行再思辨,并布置了“二次创作”的课后作业,期待真实在同学们的笔下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磅礴之力。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周斌: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


  周斌论述的是“苦难与新生·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主题单元的整体教学观。周斌认为,本单元教学最关键的是厘清“苦难”与“新生”的关系,打通真实和虚构的认知壁垒,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虚构性对表达情感真实、事理真实、认知真实的作用,并在文本中感悟革命者们审慎反思的革命自觉,从个体走向集中,用青春行动书写时代精神,用现代品格诠释新时代青年。

  来自安徽、河北、海南、辽宁、陕西的教研员和专家,对展示课进行了深度点评,并与教师们就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细致研讨。


  讨论交流:研讨学习任务群实施路径


圆桌论坛。 重庆出版集团 供图


  在圆桌论坛环节,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董明实,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专家褚树荣,陕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语文教研员贾玲,北京市教科院市级教研员、全国统编新教材培训特聘专家连中国,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黄玉兵,河南省开封市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袁泉等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与广大语文教研员、教师就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路径与策略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碰撞与交流。

  褚树荣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从课标而言,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18个学习任务群;从教材角度来讲,就是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28个单元。根据教材单元的类型来划分,学习任务又分为文选型学习、整本书阅读和综合实践三大类任务,任务的内容各有侧重。项目学习、专题学习、任务学习这三个概念是相通的,教学一线的老师其实可以简单化处理,只要是有效学习,不要太在乎概念的细致辨析和区分,只要教得好就可以。关于教学情境、学习任务项目、专题学习之间的关系,褚树荣提出三者不在一个层次上。教学情境是一种客观存在,师生双方活动形成教学场域,就是情境,而项目学习、专题学习、任务学习等是一种学习形态。无论哪一种学习形态,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不要以为只有画个展板才算情境创设。他强调,“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论是《高中语文学习任务导引》的创新,还是人们心目中的传统教学形式,只要行之有效,都可以落实学习任务。

  贾玲提出教师在进行任务群教学的时候,首先应当特别重视、突出单元主题,并且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因为统编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双线组元,一条线索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索是语文要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将统编教材所对应的人文性、工具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在进行任务群教学的时候还需要明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且要有整体意识,需要统整单元任务。再次,教师可以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的具体设计、开展单元学习活动,大胆地进行创新的教学实践。最后,无论做什么样的教学探索、研究,切入的最重要的着力点都应该是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连中国认为,每位老师应根据学情与自身情况选择单篇或统整的方式,这样对教学的促进性价值最大。当单篇教学成熟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另外一种观照和视野来重新理解教学内容,这时就需要关注篇和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单元整体性的内在关系。统整的意义在于,在单篇教学之上,还需要找到一个更有参考价值的、更有统领性的人文概念,在整体把握中,让单篇核心教学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与发挥,构成一种自上而下的透视,进而发挥出教学更大的价值。

  黄玉兵强调,语文教学改革应秉持“守正创新、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态度,守住语文的本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统整意识,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在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设计学习任务群,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这一重要的“根”,才能更好地在“三新”教育背景之下落实学习任务群教学。

  作为一线教师的代表,袁泉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教学实践应该落实单元任务。老师在进行单元教学之前,应该研读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研读教材的单元导语和学习提示,确定单元任务是什么,进而将单元任务落实到每一堂课的任务当中。二、教学实践应该重视内容整合。统编教材是通过任务来布局的,语言知识通过任务群到单元、到课,逐步落实,然后以核心任务为引领,在单元内整合。教学实践也应该可以打破单篇的局限,对单元内容加以整合,例如尝试通过一个贯穿性较强的问题串联不同的文本,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三、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练习的设计形式可以更加灵活。比如很多语文基础知识可以安排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再通过自我测评查漏补缺,这样学习的效果可能比老师单纯的教授还要好一些。

  董明实认为,新课程改革,其实是将“教”的逻辑改成“学”的逻辑,让学生自主学习,即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寻根溯源,而不是简单的有“别人认为好那就是好”这种观点,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妙处才算真正学懂。学习任务群应该在每个单篇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实现,而不应该是最后再进行的单元任务群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需要找出其中的核心特征,并在单篇教学的时候落实下去,使学生掌握集群的概念,这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