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海外温州人精神质地的杰作

——评朱晓军的长篇报告文学《巴黎有片榕树林——海外温州人的家国情怀》

作者:朱首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23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温州作为著名的侨乡,百年来,几代侨民在异国他乡承受着缺少阳光和雨露滋润的艰辛,夹缝中求生存,开辟出一片海外蓝天,并始终心系祖国,情牵乡土,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坚毅、勤奋的品质镌刻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朱晓军的长篇报告文学《巴黎有片榕树林》以榕树意象寓意,以百年历史长河中多代海外温州人顽强拼搏,奋力创业和他们心底埋藏着的深厚家国情怀破题,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系列新老温州侨民朴实、鲜活的典型形象,深情讴歌了数代海外温州人顽强的生命意志、坚毅的打拼精神和即使经历惊涛骇浪也不会变色的拳拳赤子之心。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作品既是一部激昂奋进、全面展现海外温州人艰苦创业、勤奋跋涉的创业史诗,也是一部成功谱写海外温州人美好的精神质地的文学图谱。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巴赫金就曾说过,“文学不简单是对语言的运用,而是对语言的一种艺术认识。”这就是说,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不仅要善于发现语言的艺术之美,而且还要将它的这种艺术之美在创作中恰如其分地泼洒出来。毋庸置疑,朱晓军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极其优秀。正是如此,《巴黎有片榕树林》的语言生动、形象、熨帖、精准,包含着美学的信息,充满着艺术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获得无与伦比的审美享受。首先,作品在写作中善用修辞,精心修饰,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传神性展现到了极致。例如,作品写林永迪的法国妻子艾德蒙随他到温州后对自己和丈夫分别在法国和温州境况的切身感受的比喻:“他在法国就像她在温州一样,生活像个井口,天地被裁剪得很小。”这样一个精到的比喻,将艾德蒙这个外国媳妇在温州异域环境中那种逼仄,甚至让人窒息的生活感觉形象、生动、准确地传达出来。再如,作品写大年随他阿爸回到温州乡下的老家,第一眼看到家里用的那盏油灯的微弱光亮,“那光亮像惊恐的小虫,上下躲闪着,左右摇摆着,有点小风就把它吓得趴回碟里。”这个比喻用得极其精妙,它将年少的大年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的惊慌和油灯灯光的微弱传神地呈现了出来。在作品中,像这样的神来修辞比比皆是,有效地提升了作品的语言魅力和艺术色彩。其次,作品对语言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的重视也使作品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曾说过,一幅画就是一个眼睛的节日。其实,就文学作品而言,一段生动、精准、有质地的文字,同样会让读者的眼睛如同过节一样,获得一种特别的审美享受。《巴黎有片榕树林》在语言上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其非常注重语言的镜头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展现,因此,其语言视角效果鲜明,艺术震撼力强,读之让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例如作品中“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老北站的候车室内混杂着辛辣的烟味和各种秽气,到处都是人,男男女女、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人裹在灰突突的蓝色、黑色、黄色的衣服里。墙上的大钟对着人群转着”这样一段文字,显然,这段文字犹如电影中的凝固画面,不仅镜头感很强,而且意象鲜明,有力地烘托出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在历史转型初期,犹如春潮萌动的时代氛围。再如,作品描绘张达义和他的法国养母20年后相见的情景,“门开了,一位金发泛白,腰背佝偻,胖胖的法国老太太像一幅油画似的站在门口。”这样的文字营构的画面色彩明朗,格调俊逸,非常巧妙地衬托出张达义的养母这位心地善良的法国老人美好、质朴的心灵世界。此类语言在作品中不胜枚举,它们以强烈的镜头感、画面感彰显着作者高超的语感能力和文字才具,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文学格调,带给读者无穷的文学魅力。再次,如果说善用修辞、强化语言的视觉效果等在艺术技巧上是借力打力,依靠外力加持来提升语言的文学效果的话,那么将普通语言进行出神入化的运用而使其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则更是作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的重要体现。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伏契克的作品《绞刑架下的报告》就是这样的典范之作,例如它开头的“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几乎就是这种出神入化运用普通语言的经典。而将这种简单甚至单调的语言出神入化地运用,使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也是《巴黎有片榕树林》非常鲜明的艺术创新。例如,作品写吴时敏看中三合板生意,和他爸爸商量,“‘爸,这个有的做!’吴时敏回家后兴奋地说。‘有的做?’‘这个有的做,真有的做!’父亲找朋友商量时,对方兴奋地说。”单调、普通的三个字,在作者的笔下却摇曳多姿,变化多端,这种高超的语言的使用技巧,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再如,作品在表现上世纪80年代丽岙人急切的出国心情时这样写道:“他们每天挂在嘴上的是怎么出去,出去找谁,走哪条线路,以及谁谁谁在法国或欧洲有什么关系,谁谁谁要出去了,谁谁谁马上就要出去了,谁谁谁已经在出去的路上了,谁谁谁已经到法国或意大利、荷兰,谁谁谁在法国或意大利拿到了合法居留证,谁谁谁又办了衣工厂或皮件厂,赚到很多钱……”这样连续的“谁谁谁”的运用,将丽岙人一心想着出国以及急于出国的心情展现得活灵活现、生动无比。总之,像《巴黎有片榕树林》这样将普通语言不普通的使用,充分彰显了作者出众的语言美感力和高超的语言营造技术。

  谋篇布局,独具匠心;结构架设,艺术至上,是这部作品在形式美学上的突出特点。《巴黎有片榕树林》在谋篇布局上显现出特别的艺术匠心。百年中,几代温州华侨,几番历史变幻,几度悲欢离合……可以说,展现这样一段故事,所涉人物之众,事件之多,头绪之繁,令人难以想象,而且艺术剪裁和驾驭难度之高亦几乎少有能出其右者。但作品并没有因为这一题材在艺术掌控上的高难度而在谋篇布局、结构架设上有任何懈怠,让人有松弛之感,恰恰相反,作品通过高超的艺术组织力让每一个人物的故事的张力和肌理都舒展得自然而丰富,让每一段生活的逻辑和层次都绽放得鲜活而生动,让每一个章节的承接和延续都散发着艺术的气息。例如,作品对张大年回温州后因为语言的问题学习成绩下降,作品引出了他在法国班级同学中的那个“第二名”。再如,作品由吴时敏引出他的10个结拜兄弟,再引出他们10个人的人生故事等等。可以说,在作品中,这种故事的衔接和人生的流动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个一个竞相拔节,生长得有机、自然、妥帖,生活的丰富、结构的井然、情节的纹理等均被有效地强化,故事里面套故事,生活中有生活,这种独运的匠心有效提升了作品的美学韵致和艺术趣味。此外,榕树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意象,作者在写作中非常注重对这一意象的呼应,多处写到了这一意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了作品的结构的聚合力,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结构美学质地。

  报告文学的创作着实不易,尤其是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更是如此,有人说报告文学的世界是用脚丈量出来的,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报告文学必须重视真实性,作品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引用,哪怕是最不起眼的,都代表着作者脚下一段漫长而且艰辛的路。正如作者所言,“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报告文学,真实是首位,关键在于‘深扎’。”这不仅是作者作为一个有着高超的报告文学创作经验的优秀作家的文学智慧,更是报告文学创作的真理。真实是文学的生命,报告文学更是如此。没有对生活的深度介入,就不可能有报告文学的真实。作者在作品的创作中,住到了丽岙,真正做到了走进事件现场、走进真实生活、走进人物内心。正是如此,作品成功地恪守着真实这一报告文学的生命线,将百万字的录音和300万字的资料凝练在这部作品之中,可以说,作品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闪耀着真实性的光芒,这些都为作品的主题呈现、情感表达、艺术的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就了作品优秀的艺术禀赋。

  此外,作品充满着人性的魅力和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作品对法国平民尤其是多位少女的命运的展示,对近代温州人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讨生活的艰辛的描绘,对“吃食堂”和三年困难时期林加者、张大年等的“吃饭成了活着的主题”的表现等,体现着作品对历史巨浪中小人物命运的关切,这些也都使作品充满了人性的魅力和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流淌着让人动容的真情、炽情。作者称这部作品是其写作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部作品,实际上,从作品高超的艺术架构、精准的语言文字、庞大的写作群体、宏大的主题等方面来看,我们完全可以将这部作品视作作者写作生涯中最为经典的一部作品,而且它也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写作中堪称典范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