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骨干人才 畅通晋升渠道 建立有效机制

城市出版社编辑人才培养有“秘籍”

作者:本报记者 尹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10

  人才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不久前,中国编辑学会成立全国城市出版社编辑专业委员会,作为我国出版产业重要的特色板块,城市出版社在编辑人才培养中的经验和做法再次引发关注。

  人才与项目是利益共同体

  在项目中锻炼和培养,是促进年轻编辑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要把年轻编辑放到具体项目中去锻炼,由有经验的老编辑带,有好的学习和提高业务的环境,也要有压力和动力,年轻人就会成长得很快。”长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编辑李春芳说道。

  强化“人才—项目”利益共同体意识,以项目带动人才能力提升也是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培养人才的重点举措之一。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吴波表示,项目团队由骨干员工或中层及以上干部负责,以跨部门方式运作,给予一定额度的项目投入,提升人才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方面的策划、统筹能力,提升优质项目的营销策划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让听得到炮声的人进行决策,把合适的人才放到适配的岗位上,是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实践。

  工作中,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把重点项目、关键业务作为考察人才、锤炼人才的“磨刀石”,使优质资源、精锐力量向核心业务聚集,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项目专班,让人才在联合攻关、协同创新中互学互鉴、互促互进,以实战带动业务骨干迅速成长成才。

  南京出版社有限公司成立数字出版部,进一步激发了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潜力与热情。在密切发掘联系网络文学领域知名博主大V的基础上,数字出版部联合文学图书编辑部策划推出的《君不见》不到一年已销售20万册,为出版社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释放骨干人才引领作用

  具有优质选题策划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产品经理”不多;能够带兵打仗、攻城略地、布局破局的领军人才不足;缺乏梯队和年龄上的均衡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行业热度以及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待提升等,成为编辑人才队伍面临的普遍困境。

  南京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总编辑徐智表示,为培育骨干人才与重点选题,社内成立“博士工作室”,形成出版资源和人才高地,先后策划推出“中国纪念馆故事丛书”、《南京大屠杀辞典》、“明朝文化研究丛书”等重点出版项目。随着不同高校、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的加盟,工作室策划的选题不断丰富,并且斩获多个重量级奖项。

  坚持思想培养和专业培养同步进行,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在2023年制定了《人才培养三年规划(2023—2025)》,通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推行“师带徒”模式等,促进人才迅速成长。与此同时,推进实施编校人才分层培养,实行首席人才与新秀人才聘任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钦林威介绍,出版社通过制定《首席编辑岗位管理办法》,明确首席编辑作为部门内部编辑业务带头人的岗位职责,将内部青年编辑业务培训等作为考核指标。同时制定了《编辑导师制实施方案》,明确导师责权利,设立导师培养基金,将青年编辑业务能力提升纳入考核。

  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交流中,多位负责人强调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保障编辑人才利益,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南京出版社有限公司制定的《人才攀登计划》,将人才分为编辑、营销和管理三个门类,每个门类又分为高端、中坚和青年优秀人才,鼓励不同人才走不同渠道。通过设置不同的聘任条件,对各类人才在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学术交流、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资源、资金倾斜。目前已有25位人才脱颖而出。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将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构建人才晋升双通道。同时根据人才项目实施情况加大经费投入,每年就人才培养列出专门预算。

  青岛出版社有限公司打造头部人才职业化、主力人才专业化、后备人才年轻化的人才梯队,重点做好意识形态、发行营销、新业态新技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力求打造“实干家”人才队伍。

  “出版社应灵活调整考核奖励及分配机制,设立有利于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指标。”正如李春芳所言,好的机制要能使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才智、特长得到很好发挥,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实现。对于出版社而言,重要的是坚持储备和培养编辑,在市场中培育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坚守内容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