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历史 观照当下

作者:本报记者 齐雅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5-07








  民族进步离不开青年奋斗,国家未来寄托于青春力量。今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跨越百余年时空,奋斗的青春一脉相承。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各地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青年的活动,引导广大团员和青年厚植奋斗底色、唱响青春旋律。

  各媒体在五四运动105周年的时间节点,也开展了众多主题报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观察到,主流媒体在今年的五四运动主题报道中,将青春作为底色、青年作为主体,在进行常规报道的同时,还制作推出了一批有新意、有创新性的新闻产品。


  回溯

  穿越历史瞬间


  站在五四运动105周年的时间点,重温历史知识、重回历史瞬间,是媒体进行报道的一个重要选择。

  《人民日报》刊发社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复兴力量。同时,《人民日报》推出图片专版,表现青年的奋斗,展现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在农村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在社区为居民们倾心服务……讲述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人民日报》新媒体还推出了海报《青年节,致自己》,将李大钊、梁启超、鲁迅、钱学森等人的语录收录其中。在《青年节,致自己》中呈现的一组新媒体海报,风格设计统一,复古元素十足,与105年前的纸张、行文风格颇为统一。

  新华社推出的长篇通讯《青年的朋友习近平》,讲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真心关怀、真挚期望的激励下,亿万中国青年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以青春之活力驱动民族之复兴,用青年之光彩挥写国家之未来。

  “青春是什么‘样子’?是105年前的街头,万千青年的一声声呐喊,是105年前那群爱国青年意气风发的样子,是105年来各个时代青年勇立潮头、接续奋斗的样子。”在新华社推出的短视频《105秒!这就是青春的“样子”》中,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被一一呈现,带领人们穿梭到那个奋斗的岁月。

  为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新华社于5月4日上午还推出了特别直播报道《五四运动105周年:理想照耀中国》,带领观众回顾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峥嵘岁月,了解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的历史故事。直播还走近部分获得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集体与个人,展现他们忠诚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充分彰显中国青年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

  《湖南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让“对年轻人友好”成为湖湘文化新特征》,则紧密结合湖南本地元素。其中提到:在日前召开的湖南省五四青年座谈会上,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了一个崭新命题“要让对年轻人友好成为湖湘文化新的重要特征”,颇发人深思。


  传承

  采访杰出青年


  五四青年节属于青年人,也属于奋斗者。今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怎样传承五四精神?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是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踔厉奋发、挺膺担当、争做先锋的典型模范。《光明日报》在5月4日当天推出五四青年节专版,聚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讲述他们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己任,勇攀科技高峰,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不畏艰难、奋力奔跑。每篇报道都体现着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和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新湖南客户端则推出“科创‘新青年’”系列报道,聚焦探路“科研盲区”的青年人才,展现他们如何紧握手中的星星火炬,走在创新前列。

  在多彩贵州这片土地上,有一批人一直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一坚持就是几十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年份英雄”,而他们的奋斗也是从青春时期开始的。天眼新闻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推出“‘年份英雄’的青春岁月”专题,为大家讲述“年份英雄”的青春故事。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学习技能的热潮,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对此,《河南日报》将目光投向5名青年技能人才,推出特刊,讲述他们激扬青春、技能报国的风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的“青年茶座”栏目推出五四特别节目,让大家聆听年轻人的奋斗故事。节目选取铁路设计师、海军退伍士兵、盐碱地改良工作者等青年工作者,请他们分享自己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的奋斗故事。

  对于青春的定义,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答案。人民网特别推出了微视频《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邀请青年师生畅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共同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清华大学法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子晗、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讲师宋思扬、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柏汇等人,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北京日报客户端推出特别策划《何为青年,青年何为——来自〈觉醒年代〉的他们如是说》,采访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多位主创。饰演青年毛泽东的演员侯京健,饰演郭心刚的演员高爽,饰演傅斯年的演员张艺文,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阐述何为青年,青年何为。


  创意

  推出多样产品


  针对五四运动105周年的主题,各媒体还推出了形式多元、互动性强的新闻产品,进一步吸引年轻受众,凸显青年群体的无限活力。

  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视频《科学大家五四青年节走心寄语》,邀请多位科学大家为青年送上寄语。视频中,“做你自己”“耐得住寂寞”“要有质疑精神”“中国青年要自信”等妙语连珠层出不穷。

  新华社面向全网发起的“打开青春的N种方式”互动征集活动,征集到很多关于青春的故事。你的青春打开方式是什么?你有哪些难忘的青春记忆?针对这些问题,演员张晚意、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综合格斗运动员张伟丽也写下了他们的青春打开方式。新华社将这些内容制作成新媒体海报,进行重点推送。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了拍客互动栏目“感恩奋进·‘质’地有声新青年”,邀请各行业青年科研工作者、创业者、企业家等,讲述自己在所从事领域中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坚,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探索和奋斗故事。

  面对“五一”的客流高峰,如何才能保证每一辆动车安全、平稳运行?中国甘肃网推出视频《灯火里的青春》,将目光聚焦兰州车辆段兰州西动车运用所在深夜里坚守岗位的青年们,用纪录片的方式展示身边年轻一代的责任和担当。

  非遗传承人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主体,对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与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推出的“非遗焕新 我正青春”五四主题创意海报,呈现了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青春风采,诉说他们传承与创新非遗的动人故事,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努力让活态的乡土文化看得见、听得到、尝得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在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点的行动中贡献青年力量。

  海南日报新媒体策划推出了创意AI海报,将经典古诗词与创意slogan进行混搭,展现出当代青年人不拘一格、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上观新闻在上海各大高校,随机采访了校园里的青年学子们,看看大学生们如何理解“青年”二字?作为“青年”的一分子,他们在烦恼些什么?又快乐些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预想?年轻的大学生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积极”“阳光”“美好”等词语都是高频词。

  新湖南客户端推出的创意长图《一个普通青年的青年节》,用颇为搞笑诙谐的文字和漫画风格,描绘出当下青年的现状和心理,整体呈现出十分活泼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

  新华日报新媒体推出的创意长图《有为青年,无悔青春》,将提到的优秀青年代表照片和相关文案图案,采用了虚拟结合现实的风格,让长图更有趣味性,互动性也更强。

  媒体多样化的报道和新闻产品不仅让我们看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广大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奋进者,也让我们感受到用拼搏和奉献唱响青春之歌,就一定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