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在北京市东城区首届“旧书新知 钟鼓书韵”文化市集遇到意外之喜

中外珍稀旧书佳作荟萃京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08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于润琦(右)与读者杨世隆在“旧书新知 钟鼓书韵”文化市集上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商小舟 摄

  读者闫女士带着孩子们在“旧书新知 钟鼓书韵”文化市集上淘书。本报记者 商小舟 摄


  本报讯 (记者李婧璇 商小舟)当古建遇到古籍,4月4日至6日,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发行集团主办的东城区首届“旧书新知 钟鼓书韵”文化市集在北京钟鼓楼广场举办。

  4月4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市集举办地现场,看到中国书店灯市口店、雁翅楼店、前门店、新街口店及新华书店·为宝书局等书店共设摊位数十个,挑选千余种版本好、品相好、内容好的精品图书,供广大读者选购。其中,中国书店灯市口店展出了众多外国经典、中国古典及现当代小说,如不同年代的莎士比亚作品集、1991年的《战争与和平》等;中国书店中关村店展出《东周列国志》《古文观止》《三个火枪手》等经典之作;中国书店新街口店展出的图书以传统古典作品为主,有《儒林外史》《西厢记》等读者耳熟能详的著作,以及较为少见的上世纪70年代“大字本”。

  虽是清明假期首日,来逛市集的读者还真不少。从顺义带着孩子来的闫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听说假期钟鼓楼广场要办这样一个书市,便带孩子来看看古旧书,这跟我们平常去的书店氛围不一样,想让孩子多种体验。”闫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爱看考古、历史类的图书,“今天就买了《中国古代办案百例》,很有收获。”

  跟着爸妈来北京旅游的河北孩子钟嘉祺,一家三口本来要逛钟鼓楼,没承想先逛起了钟鼓楼广场上的文化市集。“知道赶‘大集’,但是图书文化市集对我而言还是很新鲜,我接下来要去体验现场的雕版印刷,把现场刷印出来的钟鼓楼图案带回去给我的小伙伴们看。”钟嘉祺笑着对记者说。

  作为本次文化市集的承办方之一,中国书店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晓告诉记者,此次活动的主题为“阅沐春光”,荟萃中外文学名著中的珍稀旧书佳作,带给读者区别于其他市集的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这一市集将在今年4月至10月的每月月初举办。“此外,我们还带来了中国书店自主开发的‘片羽存真’与‘御扇临风’折扇系列文创产品,现场开展非遗体验互动活动等,依托古旧书市集,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跟中国书店的交往时间很长,大学毕业之后到书店淘书,与书店一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谊。”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于润琦表示,自己通过书店结识了不少大家。在于润琦看来,文化市集为读者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接触到图书的机会,“尤其是古旧书市集,贵在坚持,地点、时间相对持续、固定,才能渐成气候,进而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传十,十传百’,有了这种持续性才能掀起人们的读书热情。”

  当日,于润琦还在现场举办了《老北京的门楼》图书签售活动,引来不少读者围观。83岁的读者杨世隆用随身所剩的53元零钱买下这本书,并约定好之后一定来补上差额。杨世隆表达着他对北京城的深厚感情并说道:“这真是书市现场遇到的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