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少年说”为儿童提供参与城市的样本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02
随着2023年嘉兴成功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由《南湖晚报》的《成长周刊》更名为《红船少年》后组织并开展的“红船少年说”活动更加引起大家关注。“红船少年说”每年由嘉兴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8个部门(后增至10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成为嘉兴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一个重要媒体窗口,为嘉兴儿童的成长发展赋予了更多红色基因、参与能力和实践机会,形成了儿童参与的城市样本。
“媒体+”赋能品牌发展
在嘉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多个部门的关心支持和联动下,“红船少年说”积极打造“党建高地引领下的红船少年嘉兴名片”,目前,已组建多个红船少年行业社团,通过“团”的形式,线上线下齐发力,融媒平台共发声,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成果。
为了更好地体现媒体的喉舌功能,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城市建设贡献媒体力量,2021年12月,南湖晚报小记者协会成立红船小记者学院,同时挂牌10家单位为红船小记者学院首批活动中心,共同组织开展打卡集章、参观实践、讲解演说、写作摄影、公益活动等。
与此同时,南湖晚报社与各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合作,开展项目合作。如,与嘉兴市科技馆合作组建科学小记者团、与市体育彩票管理服务中心组建共富小记者团、与嘉兴博物馆联合组织开展嘉博小记者团活动项目等;不定期组织相关导师研讨活动项目的设计和开展,不断优化和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交流与研讨、资源整合共享、活动内容设计等形式,将活动内容与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深度结合,吸引了多个政府单位和部门组建行业小记者团;2024年,又与嘉兴市慈善总会合作,成立嘉慈小记者团。
“红船少年说”与时代同频共振,与青少年成长共情共鸣,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开拓创新。比如,与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共同组建嘉调小记者团,诞生“红船少年说统计”;与市关工委组织开展“红船领航·五老家风育禾苗”采访行动,与市区关工委联合组织开展“五老带五小·培育红船好少年”活动,感受五老精神,传承好家风,培育红船好少年;与市关工委、市体育彩票管理服务中心一起,组建共富小记者团,开展“关爱有嘉·共富成长”活动,“红船少年说共富”逐渐形成;与嘉兴市人民检察院共同组建法治小记者团,“红船少年说法治”走进检察院,开展模拟法庭法治实践活动,组织红船少年当一回小小检察官;2024年,又与嘉兴市慈善总会联系组建嘉慈小记者团,开设“红船少年慈爱基金”,探索公益慈善力量,助力困境儿童教育帮扶。
创设平台引导少儿关注社会
少年儿童是城市的小主人,是未来城市的建设者。作为党的喉舌的新闻媒体,应用心倾听来自少儿的声音,引导其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从小参与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在“红船少年说”活动中,要求小记者写活动感言,从少年儿童的视角,结合参观、实践,书写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再反馈给相关合作单位和部门,让小记者充分参与城市发展。
如每年的嘉兴两会,组织者会向小记者征集“小提案”,从儿童的视角看城市建设与发展。
如,2024年,嘉兴两会前夕,“红船少年说”组织小记者撰写“小提案”——北师大南湖附属学校中港路校区401班毛玥针对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提出《规范网络语言的建议》;嘉兴市实验小学西校区501班黄岚针对校门口非机动车停放问题,提出《如何规范校门口非机动车停放问题》;海盐县澉浦小学301班叶一凡觉得应该更加重视科技教育,提出《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建议。
这些“小提案”不仅仅是建议,更是小记者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两会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新闻报道的热情投入,展现出了小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一定的新闻素养。
让少儿群体发声,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嘉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氛围,打造了党建高地引领下的红船少年嘉兴品牌。
媒体矩阵传递少儿声音
近年来,《南湖晚报·红船少年》周刊根据少年儿童不断变化的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及时调整针对少年儿童的传播渠道和导向。2022年,《南湖晚报·红船少年》周刊从以往的每周8个版(周六)增加到每周14个版(周日增加6个版,与《教育周刊》同出)。
“红船少年说”通过《红船少年》周刊,向全市少年儿童传递正能量,通过各个合作活动和项目,激发少儿的内生长力。在培养少儿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同时,也引领着少儿的价值观。
2023年,嘉兴成立新闻传媒中心,读嘉APP成为新闻传媒中心的一个拳头媒介。《南湖晚报·红船少年》积极拥抱,主动融入,以“红船少年”融合号、“小记者”平台为少儿发声,开拓融媒市场。
“红船少年”融合号刊发校园新闻、教育资讯、少儿活动,是嘉兴市少儿参与媒体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嘉兴市教育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小记者”平台为嘉兴市小记者开辟成长空间,投稿、活动报名、活动核销、成长空间……同时,它也是全市少年儿童参与媒体活动的一个端口,每年的全市青少年儿童大型系列活动,都向所有人开放。凡是政府发起的,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大型赛事和活动,“小记者”就是全市最重要的少年儿童参与平台。
“红船少年说”还积极利用直播、录播,组织“红船少年说”颁奖典礼、专家讲座、小记者访谈等,把笔、舞台、话筒交给少年儿童,传递少儿之声。
对于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更加青睐于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内容轻松活泼的信息产品。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将新闻产品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在新闻策划中有选择地适配不同的传播平台,成为重要的工作。
新闻媒体追求的影响力、流量、话题热度,都需要少年儿童用户的支持。他们关注了,热度就上来了。媒体从业者要放下身架,和少年儿童平视,深入他们当中,以学习的心态去了解他们正在看什么、用什么、喜欢什么。
主流媒体有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责任。在信息纷杂的网络环境中,少年儿童的“三观”也时常受到干扰。“红船少年说”就是在为少年儿童提供各种新闻产品的同时,做了他们思想上的“引路人”,并逐渐成为市域内“少年儿童建设”的一大品牌项目,并有望影响全省,走向全国。
(作者系浙江省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少儿中心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