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在时代和实践中把握思想伟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02
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故事,对于大众理解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价值。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通俗理论读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一书,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构建起探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问题的基本框架。近日,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该书的内容展开学术研讨,一致认为该书以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中国与世界的眼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帮助大众进一步理解理论做出了新的尝试。
以历史思维制定理论框架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还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直到今天,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这就是一种历史的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牛先锋介绍道。该书在立足当下、观照现实的同时,注重回归历史原本,在横向、纵向的比较中提出了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五个维度。
牛先锋在该书前言中写道,判断一个“主义”是否可行,有五个基本要素:一看其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二看是否有一批为其奋斗的人,三看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四看其是否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创新,五看其对人类社会能否持续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认为,这样的框架从主体、效果、创新、生命力等角度,提出了一个探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分析标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敏锐性担负起了理论阐释和宣传的责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也认为,该书从三个层面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先是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然后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后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在讲深、讲透、讲活、讲全、讲准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书中的行文与架构,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是去掉细枝末节之后具有规律性、本质性、必然性的联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徐斌表示,该书体现出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性、中国和世界的统一性等特点。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也认为,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贯通了从原始社会到理论诞生的时代,对未来社会也有所设想,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矛盾和问题。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如果要真正解决具体问题,一定要和具体历史时代相结合、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只有这两个结合好,才有可能真正地运用这种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许多嘉宾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一直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一书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意义,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研究马克思主义‘行’的落脚点,关键是要落在这个时代和实践上。”金民卿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非无主体的自然、必然的过程,而是历史必然性和主体自觉性的有机统一。“书中用一大章的篇幅在讲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真理性,之后讲到中国共产党人是它的忠实信仰者,这两个结合到一起,才印证了‘行’的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是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不仅要讲怎么看,还要讲怎么办。”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军认为,该书很好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信仰体系、方法体系有机统一的精神实质,体现了历史、理论和实践三大维度的统一,实现了政治性、学理性和可读性的统一。“这本书读后,我感受到它始终贯穿着一个魂性的东西,这个魂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无论如何,理论最终要归结在实践上,没有实践,就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真实性。”
用通俗语言阐释理论内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在2022年10月出版发行,自出版以来,已入选2022年“中国好书”10月榜单、江苏省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2年苏版好书、2022凤凰好书特别奖。这本书能够引起广泛关注,获得诸多好评,还在于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逻辑框架,为大众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深刻的理论内核。
“要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个问题论述清楚,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深的把握,有宏阔的视野,有把艰深的道理通俗化的写作技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认为,该书兼顾了政治敏感性、学术敏锐性和通俗的表达,很好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用开放的体系言说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展现了马克思沟通历史与思想史的智慧。
“作为通俗读物,这本书从光辉的真理、持续的发展、奋进的新时代、永恒的魅力四个章节,全面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进程,以及在国际上重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全书体系完备,梳理深刻,表达练达。”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刘必好认为,该书架起了理论和大众之间的桥梁,让理论为大众所掌握,进而转化为物质力量。“我们经常讲马克思主义一千条、一万条,最根本一条是为人民求真理、讲道理。科学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牢不可破的思想信仰、巨大的物质力量。”
“这本书是理论大家为‘大家’写的小书,是党员干部和广大普通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优秀辅导读物。”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贞强表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将努力推出更多叫得响、立得住、传得远的精品力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