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奔跑吧,小店”系列报道

展示小店烟火气 思考城市发展力

作者:本报记者 张福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27


  小店,是城市总体经济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承载着市民最日常的点滴,是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3月1日起,《重庆日报》将目光聚焦到小店,推出“奔跑吧,小店”系列报道,陆续走进10余家特色店铺进行采访,深度挖掘小店与个人、小店与城市发展的联系,在报纸端和新重庆客户端同步呈现,以小切口大视角展现城市浓厚烟火气以及创新、创造力,呈现出了一个活力满满的山城。


  独特视角里的创新与活力


  “奔跑吧,小店”系列报道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选题落脚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小店是指面向居民消费的个体工商户,规模很小,报道从小店活力延伸谈经济大势,让读者可触可感可信。

  小店很“小”,故事却不少,且各有各的鲜活。“奔跑吧,小店”系列报道走进了10余家店铺,有面馆、冒菜店、火锅店、汤圆店、手作店、理发店、茶馆、服装店、咖啡店、花生米店等,类型丰富。

  小面与火锅都是重庆美食的一张名片,是当地人创业选择的首要考虑,见证的是重庆人传统经商之道。手作店、咖啡店等则是后来加入的新鲜事物,它们的出现展现的是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与创新活力。

  《江北这家国风体验小店,客流爆满》在新重庆客户端单篇阅读量超247万+,是目前该系列报道中阅读量最高的一篇。细看记者所写内容,文稿开头用细致的环境描写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其中提到:“在昏黄而温暖的灯光里,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正凝神聚目,一幅‘鱼戏莲叶间’的掐丝珐琅作品跃然指尖。”这温馨的画面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接下来,没有拖沓的语句,皆是对国风手作体验店的揭秘,满满的干货。记者挖掘读者最关心的话题,小店如何诞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收支具体情况等,每一个问题都实实在在。也许正是这份实在让这篇报道脱颖而出,为后续有相似创业想法的人提供了一定指导。

  《九龙坡区“黄桷坪老火锅”店:以歌会友 火锅店成“打卡点”》《这家“面咔咔” 开创“小面+咖啡”新赛道》《只做男发、周日歇业——“傲娇”的理发店8年开了10家》3篇报道的阅读数据也很可观。满街的火锅店、面店、理发店,记者为什么单独采访这几家?它们有一个共性,均是在传统赛道中做出差异化的代表。小店的差异化是店主个人性格的彰显,侧面表现的是重庆小店的特点鲜明,遍地开花,有创新,活力满满。


  丰富细节里的传承与烟火


  这些街头巷尾的小店,从点到面蕴含浓浓的烟火气,也是重庆人最真实生活的反映。《90后女孩传承四代人的美食记忆 山城巷藏着一位“汤圆西施”》聚焦的是关于传统手艺与现代经营新旧交替如何平衡的故事。记者从店铺名“啥子巷巷大汤圆”追溯到70年前汤圆摊子备受欢迎的场景,因为没有名字,顾客便随口称之为“那个啥子巷巷的大汤圆”。经过70年的洗礼,这家小店还是深受顾客喜爱,这离不开店家对味道的坚守和对原材料的苛刻要求。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店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口味,将传统的与现代的融合,让更多年轻顾客喜爱。

  《十年重出江湖 奇香花生米“火出圈”》也讲述了一个传统“老零食”在当下仍在重庆受追捧的故事。奇香花生米是重庆的一个老品牌,曾经摆上过大小超市的货架,但在火了一段时间后,却慢慢消失在人们视线中。近年因为下浩老街的重新改造,奇香花生米又重新火了起来。和“啥子巷巷大汤圆”一样,奇香花生米长期以来坚持传统手工艺制作,其制作技艺于2018年还成功申报了重庆市非遗,在坚持传统中开发新的口味。

  上述两篇报道,记者采访挖掘了许多细节,向读者呈现了重庆小店带来的烟火气一直延续至今,这体现的是重庆对传统的传承,并且在传承中创新。正如重庆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不断出台各类政策,开拓创新、千方百计、真金白银、诚心实意推动小店多起来、活下来、火起来,让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越发蓬勃。


  全媒传播里的格局与温度


  近两年媒体对小店经济的报道其实很多,但通常流于表面。《重庆日报》本次“奔跑吧,小店”系列报道的策划,立足重庆,放眼全国,全面传播。它不仅仅关注小店的商业价值,更关注小店背后的创新活力和文化内涵,通过“文字+视频”的形式深入挖掘小店的特色和故事,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小店世界。

  在采访了数十家小店后,《重庆日报》还推出了一篇综合性报道《本报“奔跑吧,小店”系列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重庆精准施策,让小店成长“烦恼”少一点》,让大众更加深入了解重庆营商环境。此外,报道还先后采访有关主管部门、权威专家,收集全国多地小店经济发展数据,视角没有局限于重庆,站位高、格局大。据了解,这组报道推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小店创业者主动致电重庆日报社,希望也能讲一讲他们在开设和经营小店时的一些体会、感受,以及烦恼和辛酸,具有很强的共情性。愿意接受采访的人越来越多,令报道对象更加丰富,也呈现出更多不同类型的小店,形成现象级话题,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