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19
内容简介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产业发展报告(2022)》)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产业发展报告(2022)》聚焦“数字经济视域下科技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主题,从数字经济视角,立足科技期刊全球发展和产业链现状,通过翔实数据和典型案例经验挖掘,全面展示和分析我国科技期刊产业的数字资源基础和数字出版实情。
本书特色
●总结科技期刊出版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规律模式。基于数据和文献、案例,剖析问题、总结规律,全方位客观呈现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现状。
●首次创新研制“科技期刊产业景气指数”。从生产、投入、盈利、人才、影响力5个维度精选18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期刊的发展状态。
●提出科技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通过最新的产业基础概况、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指数、科技期刊产业景气指数,揭示我国科技期刊产业基础、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变化,从产业链不同主体角度,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章节概要
第一章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指数研究
基于2022年全国期刊核验数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知网资源总库等相关数据,反映2021年中国科技期刊产业投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客观现状及变化趋势;从生产能力、投入水平、盈利能力、人才水平、影响力水平5个维度,构建“科技期刊产业景气指数”计量评价体系,用以反映科技期刊产业整体所处的扩张或衰退状态。(见图1、图2)
第二章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基础概况
从相关政策、论文产出、经费投入、科研机构、办刊人才等方面出发,揭示我国科技期刊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
由立法和宏观管理政策、行业扶持政策、学术出版和科研诚信政策,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共同构成的政策组合拳逐步架构完成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生态结构;
我国科技论文产出规模和结构为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奠定了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充分的优质资源基础;
我国长期形成的以国家为主,地方、机构、公司、个人和海外基金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科研资助体系能保障我国科技期刊产业长期繁荣发展;我国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是中国科技期刊产业的核心用户群体;
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行业已经初步形成高水平科研工作者加专业办刊人员的人才队伍格局,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仍需要不断完善,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形成全球竞争力。(见表1、表2)
第三章 中国科技期刊内容生产产业形态
通过精选41个优秀科技期刊、平台、数据库和5个技术服务商典型案例,剖析数字经济环境下,出版产业链上、中游——内容的发现、组织、评审、采编发等环节呈现的产业发展新形态。
创新内容发现、组织的策略与路径:明晰定位,重视期刊品牌“IP”建设;紧密追踪高被引科学家、国际会议及研究前沿趋势;参与智库决策服务;重视高质量的编委会及青年编委会团队建设,打造人才队伍梯队;重视学术话语权,“快速通道”逐渐成为发掘原始创新成果和抢占首发权的重要手段。
创新内容评审的策略与路径:创新开放评审模式,盲审与开放多措并举;提质审稿人队伍,提高评审时效与质量;建立责编/编委责任制,绿色通道快速评审;依托数字与信息技术,提高评审效率。
内容采编发的技术服务创新:各大技术服务商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到学术期刊采编、生产、发布、传播的全过程,对我国科技期刊办刊质量与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期刊的内容发现、选题策划、内容创作、组稿审稿、学术推广与营销模式以及读者的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
第四章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运营与传播产业形态
围绕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深入探讨期刊国际贸易形态、期刊传播与增值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数字经济环境下,出版产业链下游——出版、传播、发行等环节的新型融合发展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涉及的运营模式、版权合作、资本运作等,分析了与传统出版的差异以及新技术的影响。
科技期刊传播与增值服务平台发展现状:从传播角度入手,分析数据库平台的服务规模、运营模式、技术特点,以及知识服务工具对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网络传播与增值服务的相应措施。
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分析基于国际数字平台的传播、基于进出口贸易的国际传播以及基于中国数字平台的国际传播的做法及现状,提出建议。
中国科技期刊运营模式分析:通过对代表性期刊进行点对点调研,掌握不同类型期刊的收入来源,归纳总结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运营模式。提出科技期刊运营路径主要以多媒体或全媒体化、集群化为主,运营模式主要以“新媒体+内容”“新媒体+服务”“新媒体+品牌”等为主。
科技期刊版权合作机制:通过具体分析作者与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与数字平台、数字平台与图书馆这三类参与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梳理科技期刊的版权合作模式的逻辑特点。(见图3)
科技期刊资本合作机制:论述了目前中国科技期刊资本合作现状,并对政策环境、市场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了国有资本之间合作、民间资本进入非出版业务、中外合作等可行路径,提出促进科技期刊产业化的资本合作方法。
第五章 科技期刊产业新形势下发展政策建议
立足科技期刊全球发展形势和产业链现状,总结从“内容生产—出版传播—市场运营”的期刊出版产业链形态和前景趋势,通过最新的产业基础概况、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指数、科技期刊产业景气指数,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期刊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揭示我国科技期刊产业基础、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变化,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夯实数字产业基础,补全新兴业态短板(围绕政策、科技论文、基金项目、人才建设等方面)
聚焦多元知识服务,建好数字技术平台(围绕科技期刊创新内容发现和组织、创新内容评审、内容采编和生产等方面)
提升传播运营能力,拓展资本合作渠道(围绕科技期刊增值服务提升、国际传播、资本合作、运营等方面)
附录 国内外科技期刊相关企业经营状况报告
以国内外科技期刊相关出版商、大学/研究机构出版社、学术团体及平台运营商作为调研对象(选取国际科技期刊相关企业19家、国内出版上市企业12家),汇总2021年度报告中的关键经营数据,客观呈现了国内外科技期刊相关企业营业收入、成本、利润、投资支出及履行社会责任投入等情况。
专家评论
《产业发展报告(2022)》专家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报告紧扣数字经济主题,选题新颖,内容翔实,符合现实需要。报告全方位呈现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典型案例经验,分析产业当前重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助力推动科技期刊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书作为我国科技期刊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决策参考工具,对我国科技期刊业界、学界、产业界以及相关研究人员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已成为引领科技期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之一。
专家与编写团队
《产业发展报告(2022)》专家委员会和编写委员会由我国科技领域和出版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写组由学术出版专家和一线编辑组成。核心编写团队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刊》杂志社、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专家共同组成。
编写组
组长:肖宏
副组长:刘冰、刘培一
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国娇、初景利、盖双双、顾立平、韩燕丽、黄小娟、焦一丹、李海博、李威、刘备、刘惠琴、刘丽英、刘荣、马峥、秦切、任舒翼、时洪会、孙红梅、孙璐、孙明、孙秀坤、谭京晶、田瑞强、万益嘉、文彦杰、吴晨、伍军红、谢艳丽、杨柳春、杨涛、俞征鹿、张帆、赵慧君、赵军娜、赵晓曼
秘书组:刘荣、刘丽英、米然、史阿娜、石敏、朱天宜
系列丛书
《产业发展报告》系列图书电子版已在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知网(www.cnki.net)官方网站、科学出版社SciEngine平台等相关机构网络平台开放获取。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3)》预告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3)》聚焦“平台经济视域下科技期刊产业生态优化”专题,着眼于平台经济视野,通过科技期刊平台产业的摸底调研和中外对比,明确了“科技期刊平台”的定义及分类,深入剖析平台经济视域下期刊平台发展要素,研究保障平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回答了新时代作者/读者、期刊、平台等多方权益如何实现均衡发展的问题,并综合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产业平台的发展和模式来反映平台的产业价值。针对科技期刊平台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和发展建议,为我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优化生态,实现系统化、常态化、做“强”做“大”平台经济,探索出一条中国式发展道路。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3)》将于2024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