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底线“自媒体”无处遁形

作者:雷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19

  河北邯郸初一学生王某某被害案中,平均年龄13岁的3名犯罪嫌疑人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引起极大民愤。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雯雯想要幸福”“麦恩莉”“拉布拉蝶儿”等多个平台的博主发帖传播受害人颅骨照片,并根据该图片分析案情。经央视《法治在线》记者向有关部门核实确认,该网传照片和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无关。

  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日前被列入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用移花接木的图片、视频炮制假新闻,是“自媒体”蹭热度、博眼球的惯用伎俩。利用部分网民情绪上头、对信息权威来源缺少判断力,传播这样的图片来挑动敏感神经,博取流量和粉丝,无异于往受害者家属伤口撒盐,同样突破了伦理底线。

  很多社会影响巨大的事件,在等待官方调查和通报的过程中,一些发布者找准时间差,搅动舆论场,轻松收流量。如近日的“点读机女孩”患病治疗视频经核实为“库存”,远一点的如2022年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件中的各种虚假信息等,它们在舆论场上形成次生灾害。同时,澄清网络谣言,往往需要付出比造谣传谣者高数倍的成本,对这类无底线蹭流量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

  当前,网信部门正在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突出问题乱象。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网络谣言,公安机关依法惩处谣言制造和传播者……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行动,对那些无底线博流量的“自媒体”进行无情揭露,把它们的劣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使之无所遁形,名声扫地,应是媒体的职责和担当。

  主流媒体在报道此类案件时,还应该体现出高水平的舆论引导能力。比如,保护受害人隐私,是司法机关办案的原则,也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伦理。主流媒体在跟进报道时,如能主动出击、提前“预警”,提示大家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对受害者家属造成进一步伤害,就能强力挤压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缝隙。我们也可以从博流量行径中找到击破点,做好类似事件的舆情预判和有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