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养老调查系列报道”
聚焦养老“七问” 探索破局之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30
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有712.11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588.16万人,面对老龄化浪潮,这座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的城市该如何应对老龄化?如何看待眼下的“养老焦虑”?1月9日至15日,《重庆日报》连续7天推出“养老调查系列报道”,聆听老人心声,提出切实建议,探索破局之路。连日来,社会各界纷纷点赞这组报道“代表老人心声、提供行业指引”。
共情读者 代表老人心声
在《重庆日报》“养老调查系列报道”中,记者深入社区,聆听老人心声;走进养老机构,打探运营状况;采访相关专家,为应对老龄化提出建议。报道连发七问:过节,接不接养老院的老人回家?你想象中的退休生活是怎么样的?你家老人怕体检吗?钱不多咋养老?面对数字鸿沟老年人该怎么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怎么破?靠谱的保姆去哪找?基于此,重庆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一个个极具贴近性的养老话题引起读者共情,吸引许多市民激情“追更”。
根据此前《重庆日报》对7000余位老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老人占比30%。
“好的养老院一个月要七八千,便宜的也要两三千,而且还要排队。”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如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的报道以问题意识展开。文中,记者通过调查走访提出的“入住养老院成了部分老人的奢望”“城里低收入老人情况如此,农村老人又该如何呢”“那些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老人是不是就不能享受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了呢”等问题,作为引子环环相扣,逻辑清晰,让不少读者产生共情。
“《重庆日报》办了一件大好事,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系列报道全面深入地反映了目前我们老年人面临的问题。”《重庆日报》九旬读者点赞系列报道。“没想到党报对我们老年人的关注度如此高,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尤其是《退休后,老年人怎样过得更有滋味》这一篇,简直说到我心坎上了。”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居民70岁的周德舒由衷感叹。
报道在网络上被频繁讨论,不仅让中老年人开始思考客观年龄增加的问题,也让年轻人在主观心理上接受“老去臆想”。他们开始关注父母养老和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认为年轻人越早开始考虑养老问题,越有利于个人养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明确方向 提供行业指引
此次“养老调查系列报道”,《重庆日报》选取的养老样本具有代表性,较全面地反映了重庆市养老服务发展以及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情况,对行业启发很大。
重庆市是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较早的省市之一,并呈现出基数大、失能多、增速快的特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8个字揭示了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护困局。社会应该形成怎样的失能失智照护体系?老人如何活得更有尊严?带着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随机走访调查了近20户失能失智老人家庭,得出“陪护失能老人,家属苦不堪言”的结论。
面对全市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存在家庭适老化改造不足、老年友好社区环境不足、专业照护人员不足等问题,照护者的疲惫究竟如何安放?记者调查发现,这不是个无解题,基层已开始一些探索。
据报道,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动香炉山街道辖区医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高校康复护理专业等资源,组建起一支专业的照护志愿团队,只为给失能失智老人家属一些喘息空间。这些“喘息服务”还让照护者学习护理技能,把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老人身边。在这些“喘息服务”中,照护者得以短暂“脱身”,与亲戚朋友聚会,拥有了些许可支配的时间。此外,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和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也给出了相应的服务措施。
这些调研报道,不但为老人开辟了倾诉、求助的渠道,也为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社区工作者等搭建了沟通互动的平台。
梳理难题 探索破局之路
媒体对养老的报道有很多,但有些停留在表层。《重庆日报》此次系列报道从不同方面梳理难题,对养老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并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入报道,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这对政府下一步深入思考养老一系列难题破局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在《如何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这篇报道中,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打车,不会线上挂号,即时通讯工具也不会用……老年人如何顺利跨过数字鸿沟?
阅读后可以发现,报道不仅呈现问题,也提供解决方案。报道不仅仅停留在了报纸上,也呈现了线下读者的见解。
《重庆日报》聚焦养老“七问”与北碚区东阳街道进一步擦亮“爱·暮年”品牌提供了事实遵循和有效指引。报道《怎样让退休后的‘重启人生’丰富多彩》,与其正在进行的问卷调查不谋而合。
《重庆日报》“养老调查系列报道”采取全媒体方式推广,数据显示,全平台传播量22万+,深受读者好评。除了内容优质外,《重庆日报》在新媒体传播方面也独具匠心。如新重庆客户端推出的《重庆养老调查,你追更了吗?》中,专门策划设计了7幅漫画来充实报纸版面,以二维码指引读者线上扫码进入深度阅读。漫画图文并茂,画面生动,充满温情,除了用老年人喜爱的大字体以外,还设置了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也颇有地方特色,足见小编的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