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出版:由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

作者:本报记者 徐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8

  “AI催生教育出版行业变革”“数字化是教育出版行业发展的新特征”“打造可持续性的内容产品”……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2023教育出版未来论坛在广东广州举行。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出版工作者要抓住新时代教育出版升级的新机遇,推进教材与教育出版的数智化转型,由传统的生产教材教辅向提供教育服务转型,重构教育出版的新生态。

  面对数字化转型,融合出版是发展方向

  同为数字化转型,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教育产品群形成一定规模和品牌,该社的学前教育出版产品在形式上从纸质图书、操作卡片向多媒体、多介质融合出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是跳出传统出版思维框架,构建从“产品”到“服务”的业务模式,打造全过程出版融合流程,构筑出版融合服务保障体系。机械工业出版社在数字教材的开发上,建立从研发、生产到销售、使用的完整体系,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数字教材平台“天工讲堂”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子系统。

  “当前数字环境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家长也乐于将各类数字产品作为孩子的早教老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徐蕾说,“数字化的环境虽然构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随着数字产品用户的低龄化、成瘾化,该提供怎样的符合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数字产品,是出版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辑助理姜钰介绍说,近年来,该集团对专家资源、课程资源、作者资源、教学资源、品牌资源等盘活重构,充分挖掘知识产权新价值;构建互动性强、资源丰富、学习便捷、持续跟踪服务的终身学习解决方案,完成从图书生产商向综合性服务商转型;从选题策划阶段就考虑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传播的特点,融合传统出版流程,各个环节深度参与选题的内容策划、市场策划、服务策划。

  机械工业出版社数字资源创作中心副主任齐志刚表示,在纸质教材向数字教材演变的过程中,每一次形态的升级,一定是先有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出现,然后使用成本快速降低到普及区间,教材的新形态便很有可能会随之诞生。

  立足资源优势,探索融合转型实践

  同为地方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与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融合出版实践路径不尽相同。

  在业务转型探索方面,广东教育出版社以“南方E课堂”为智慧学习平台,围绕教、学、考、评、管等教育教学环节,着力打造“一平台三服务N应用”,深入推进“纸数一体化”融合,构建“出版+智慧教育+大数据”的数字教育生态体系。福建教育出版社以知识服务为重点,着力推动产品的升级和产业的融合,正努力依托核心业务进行“互联网+”内容资源的升级和商业运维模式的探索,力求从传统出版商向内容资源提供商与知识教育服务运营商转型。

  “我们的业务转型实践探索可归纳为9个字,即‘聚主业、扩赛道、布新态’。”广东教育出版社社长朱文清表示,在出版融合规划上,他们坚持“内容为本、应用为王、合作为要、安全运行”的原则,重点围绕专业化、数字化、产业化展开,以人工智能推动传统出版向新型出版转变,构建“内容+渠道+AI大数据”生态,形成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的格局。

  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许觃甦介绍说,该社鼓励编辑先行先试,开启“全民客服”模式;立足主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可持续性的内容产品;聚焦学科竞赛等关键领域,深化学科服务;提升数字运营的效率,精准用户服务;以资源整合为核心,构建家校社共育解决方案。

  开发数字教材,重构教育出版新生态

  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磊分析了教育出版的新机遇,如基于师生互动的出版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出版模式、知识图谱出版模式、纸数联动模式、练测评环节数字化、教材数字化。针对数字教育出版生态建设,他提出“数字教材是教育出版新生态的积极实践”。

  对于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出版研究者深度观察了其在使用方式与育人模式两方面引发的变革。广州大学知识工程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杜玉霞认为,数字教材发展的困境主要是理念问题、版权问题及风险问题制约其质量,数字教材应用的支持服务不够充分,支持服务缺乏系统性,影响数字教材整体效能发挥。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字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沙沙介绍了数字教材标准与使用情况。他表示,强化“应用导向”,突出数字教材对数字化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深化学科特色,融合各学科的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注重现代化教材体系建设,不能孤立地看待数字教材。

  “传统教育出版业需要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强化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内容服务质量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毅敏表示,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教育服务市场,要深化改革,积极尝试按照现在的出版生产规律,调整生产品质形式,加大核心业务资源整合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