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蓝皮书总结十年发展成果建议——

重“量”转为重“质” 突破用户圈层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2

  本报讯 (记者孙海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搜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在京发布《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2~2023)》。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10周年。10年来,中国媒体融合持续向纵深发展,迈向全面创新的新阶段。蓝皮书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纵深推进的过程。2014年以来,从“媒体融合”到“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发展理念与实践历经近10年的探索日臻成熟并有较大突破,进入发展的“深水区”与“攻坚期”,已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媒体融合趋于走深走实。

  蓝皮书认为,“共生”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关键词,媒体融合不仅是内部机制、内容、技术基础上的“小融合”,更是建立在思维、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大融合”,这对用户感知、信息传播、传媒业态、国际关系、人类社会都将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蓝皮书认为,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的关键在于将媒体融合实践做深做实,中央与省、市、县媒体协同发展,因此,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也开始“下沉”并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60个市级融媒体中心试点的机构整合率接近90%。牢牢把握地市级媒体融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抓住关键环节、主要矛盾、突出问题,明确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并加以推进,为地市级媒体走出生存危机、探寻发展路径提供了政策机遇。

  蓝皮书指出,目前部分主流媒体存在账号“过剩”的情况,非活跃和粉丝量万级及以下账号占比较高,对短视频矩阵整体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如账号基数过大,主流媒体新媒体产能投入过于分散难以集中资源力量聚焦头部账号,造成整体内容产品质量偏低,用户体验不佳。

  为此,蓝皮书建议,主流媒体从重“量”转为重“质”,应提前做好账号筛选工作,将传播表现较差或长期“休眠”的账号精简优化,利用已有资源扶持发展空间较大的潜力账号,协助传统品牌IP的账号继续沉淀用户,尝试突破用户圈层。同时,如何平衡自有平台和第三方平台的关系也是主流媒体优化账号结构的一大方向,例如央视新闻在发力第三方时,也对自有平台进行引流吸粉。要“深凿”自有平台,面向忠诚度较高的受众推出独家内容资源;“拓宽”第三方渠道,面向全网受众强化影响力和传播力,两方相辅相成、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