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科技发展展望:
迎接新挑战 探索新策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8-02
5G智慧虚拟摄影棚。 资料图片
未来,全球电影行业要持续深化应用人工智能(AI)、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6G、先进高效视频编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摄制端进一步优化完善虚拟摄制、云制作、智能化制作、无缝虚实融合等整体解决方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电影创作、摄制、生产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在放映端持续探索优化多元化电影播映显示模式,统筹推进线上线下业务;发挥新一代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电影生态体系优化重构,增强电影产业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迄今,我国电影科技发展取得了伟大成绩和长足进步,但在电影核心芯片与器件、制作工具软件与基础模型算法、原创
底层技术与核心软硬件系统自主研发等方面,距离世界电影发达国家和电影强国建设要求尚存差距与短板。特别是进入大视听和大科学时代后,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开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科技的驱动下,在学科产业行业交叉融合、持续深入的影响下,电影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全球电影行业必须顺应技术演进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生态重构与提质优化。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影科技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与新挑战:
国产电影的拍摄制作水平和技术品质需要持续提升。当前兼具高创作水准、高视听品质、高科技含量的国产精品电影数量有限,中国电影拍摄、制作、发行、播映体系建设距离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尚存差距,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不相匹配。
电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电影民族工业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和实现新突破。当前我国电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电影强国建设要求尚存差距,我国在电影摄影机数字成像器件、电影放映机数字显示芯片、图像引擎、影视后期与特效制作工具等领域仍主要依赖进口。
电影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建设、云化与智能化升级仍需积极推进和持续深化。当前全球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媒体融合、云化和智能化进程持续拓展和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多元化现代化工业化的电影拍摄、制作、发行、播映技术体系和安全版权保护体系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升级和发展完善。
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支撑不足。一方面,需要更多具备技术敏锐性和融会贯通能力的科研队伍,能够快速掌握新技术新应用,并将其有效融入电影摄制播映生产运营实践中;另一方面,需要更多复合型、创新型电影科研团队,能够在深入理解国家战略和行业政策的基础上,开展电影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可以迅速对通用共性技术实施行业定制化改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电影行业要在坚持自主创新和深化科研实践的基础上,以新时代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建设的科技内涵为参考基准,积极推进电影科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有力支撑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具体发展策略可包括:
其一,以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摄制放映为抓手,融合应用LED虚拟摄制、智能化制作、LED电影放映、电影沉浸式音频等新兴摄制放映技术,持续提升国产电影拍摄制作水平和能力,有效服务精品电影制作与精品影院建设。
其二,推动专业影院、流动影院、点播影院、校园影院、家庭影院、VR/AR/ MR/XR沉浸式影院等统筹发展,构建完善多元化现代化工业化电影摄制发行播映技术体系、安全版权保护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电影全产业链的信息化建设、云化与智能化升级。
其三,深化电影科技自主创新,以建设电影行业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契机,强化完善电影行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动数字电影关键技术与核心软硬件系统去美化、去西化,推进电影科技自立自强和电影民族工业发展升级。
其四,深化电影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电影科技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和原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电影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