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为国产柔印机制造水平提档

作者:乔俊伟 周国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6-28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国家标准《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GB/T 25679-2023),以替代原国标《印刷机械 卷筒料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GB/T 25679-2010)。原标准于2010年发布,其间随着我国机组式柔印技术和柔印行业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原标准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国产柔印设备迈入中高端行列

  近十几年,得益于国家政策与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技术不断进步,作为业界公认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印刷方式,柔印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始终保持高于印刷行业平均水平的较高增长率。其中,国产设备快速发展,为柔印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保障。

  根据2006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有3467台机组式柔印机安装并投入使用。近5年,每年新增装机量均超过200台。2022年新增装机231台,增长率达7.14%。其中,国产217台,占比93.90%;进口14台,仅占6.10%。同时,国产柔印设备的出口也呈持续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2022年间,我国各类柔印设备出口年复合增长率为12%。其中,2022年在出口台数下降42.91%的情况下,金额增长36.41%,出口额首超1亿美元,出口设备平均单价大幅提高。

  无论是功能结构、自动化程度,还是制造精度、品牌质量等都取得长足发展,国产柔印设备正逐步迈入中高端行列,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由此,标准修订工作势在必行。2020年3月,全国印机标委会启动标准修订工作,受到行业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本次标准参与修订单位由原来的5家增长到24家。标准修订历时3年,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技术测试和专家论证,形成了一部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实用性的国家标准。


引领印刷设备规格标准化

  机组式柔印机具有承印材料多样、工艺组合灵活、生产速度快、适合大批量生产等突出特点。柔性版印刷与数字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多种印刷工艺组合的印刷机,配合上光、覆膜、模切、烫金、分切等不同的联线后加工工艺,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成为机组式柔印机主流的发展趋势。

  新国标根据市场情况微调了依据幅宽划分的设备类型,列出了推荐的幅宽系列,引领印刷设备规格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标准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技术参数,比如:将中幅和窄幅印刷机的最高机器速度参数分别提高;在满足纵向套准误差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横向套准误差要求;大幅提高了联线模切的误差要求;增加联机冷烫和热烫等烫印的误差要求,规范印压均匀性和稳定性的检测与计算方法,并大幅提高其标准参数;进一步细化文字、线条等的印刷质量标准,以及提高空运转试验标准等。标准还补充完善了相关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可适用的不同承印材料,给出了印刷、模切和烫印的测试版,进一步规范了空运转试验条件等,为标准的推广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


提升智能化水平是关键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柔印机仍然有不小差距,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新国标的发布无疑是一次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规范市场,引领行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机组式柔印机在结构功能、控制技术和制造精度上不断提升,伺服传动、走辊枕印刷、套筒式版辊、套筒式陶瓷网纹辊、封闭式墨腔、自动压力调节、自动色彩检测与调节、在线套印检测与控制等先进结构和自动化功能已经成为中高端印刷机的主流配置。智能化技术逐渐受到市场重视,但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尽管部分设备具有远程通信、远程诊断与维护、互联网接入、状态监控与自检等功能,但与ERP、MES等系统接口的设备还不多,且不同印刷设备厂家的接口标准不统一、开放性不够,对设备与设备互联、设备与管理系统互联等带来很大困难,需要引起行业足够关注。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智能与绿色柔版印刷”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