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故宫

作者:本报记者 郝天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10-10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际,《给孩子讲讲故宫》《故宫,我来啦!》等一批故宫主题图书,生动、趣味性强,带领孩子在阅读中感知故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们从不同角度切入,构建一个立体、有趣的故宫印象。

  这个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不少家长选择带孩子前往故宫,沉浸在红墙环绕的古今浪漫之中。当书中的文字与眼前的实景相遇,鲜活的知识浮现脑海,孩子们会更加用心守护、用心铭记,更深刻感知中华民族深沉的文明底蕴。


  打造沉浸式“故宫课堂”


  “故宫不仅是一座宏伟的皇家宫殿,更是一部可以‘听得见’的历史。”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如是说。他在专为孩子撰写的故宫启蒙书《给孩子讲讲故宫》(青岛出版社)中,从多个视角出发,讲述与故宫有关知识,带领孩子们“重新看见”故宫,为孩子们打造沉浸式“故宫课堂”。

  在该书分享活动中,李文儒以“鸟瞰”的方式启发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宫殿结构,强调建筑之美背后是无数工匠与百姓的默默付出;同时,通过故宫建筑用途与空间变迁的演变,引导孩子思考历史的转折与文化的延续。李文儒表示,他鼓励家长引导孩子慢下来观察,带着问题去理解故宫背后的文化内涵。

  因此,《给孩子讲讲故宫》首先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对孩子关心的故宫问题作了一一解答:故宫的建造理念是什么?故宫是如何建成的?故宫的建筑材料都从哪里来?参观故宫的最佳路线如何规划?皇帝一天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作者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对故宫的变迁问题进行了剖析。

  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娓娓讲述,链接起故宫的历史和今天,让孩子由眼前“看见的故宫”,深入到“看不见的故宫”,从而开启一趟作为皇权象征的“皇帝的故宫”与作为博物院的“人民大众的故宫”发现之旅。

  “在故宫从皇家宫殿转变为博物院百年之后的今天,阅读和了解故宫,对青少年而言,是一场深刻的文化与思想启蒙。”故宫出版社编辑一室编辑洪继昱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故宫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紫禁城的兴衰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了解这段历史,能帮助青少年培养开阔的视野和顺应时代潮流的智慧。


  推开故宫世界神秘大门


  麒麟、铜鹤、铜龟、铜狮、跪象、椒图……故宫中的祥禽瑞兽都在哪里?五脊六兽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寓意?对于故宫里的各神兽,孩子们抱有浓厚的兴趣。它们不是冰冷陈旧的文物,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故事角色,能瞬间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吸引青少年读者兴趣的一座绝佳桥梁。

  《故宫,我来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就讲述了小主人公让让在梦中,小铜狮带领他畅游故宫的故事。在这条故事线索下,本书规划出了一条专属于孩子的故宫游览路线,设置了18个打卡点,每个打卡点都提供了适合孩子了解的故宫里的宫殿古建、人文历史、文物精粹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带领孩子推开故宫世界神秘大门,让孩子爱上故宫。

  书中游览路线以故宫中轴线为主,辅以东六宫的延禧宫为代表,随后是珍宝馆、大戏楼等的东侧路线,囊括故宫最核心的部分,带领孩子们在游览过程中了解古建知识、文化常识、历史背景、古代技艺、文物珍宝、自然博物等知识,边玩边学,边学边玩。同时,书中自带《故宫探秘寻宝全攻略地图》,除核心景点路线外,还绘有探宝、集章、撸猫、赏花与寻找“大怪兽”五条为孩子专门定制的特色路线,用绘本和实景相结合的形式还原最真实的故宫风貌。

  为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本书作者团队整合故宫开放区域资源,结合儿童认知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打卡路线与互动内容,为孩子提供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故宫游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