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创新指导教育期刊工作

作者:林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9-16

  核心阅读:◆在全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将伟大的中国精神弘扬好,将强大的中国力量凝聚起来。要做好这一切,就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我们出版工作者要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把好出版端口的同时,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文化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大力推动。

  ◆文化创新的核心是人,它的落地实施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推动,因此打造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思维活跃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就显得十分必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传统纸质基础教育学术期刊在阅读终端、内容创新、读者维护等多个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基础教育学术期刊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舆论宣传主阵地,承担着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教育先进理念、展示教育教学崭新成果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学术期刊如何在严峻的生存挑战中寻得突破,将自身建设成为能够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可靠服务的学术期刊?笔者以《新教师》为例,探讨如何在出版工作中紧密围绕“文化创新”理念做一些尝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在全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将伟大的中国精神弘扬好,将强大的中国力量凝聚起来。要做好这一切,就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我们出版工作者要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把好出版端口的同时,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出版人应牢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指引,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新教师》杂志作为一本服务于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师的学术期刊,它展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新成果、新理念、新经验,报道教育动态,宣传教育典型,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育优秀人民教师为己任。为做好主题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的舆论宣传阵地,《新教师》十分注重栏目的创新设计。

  杂志重点建设栏目《教师视角》,立足教育领域,关注3个主要方面:一是围绕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策划选题和组稿,引导一线教师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并将之落实到实践当中,如《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交流轮岗》《教育减负,你该如何面对家长的焦虑》等;二是围绕社会上关于教育的热点事件策划选题和组稿,引导教师思考和探索发生在身边的教育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和解决之道,如《校外培训面面观》《人工智能与教育》等;三是围绕教师关切的生活工作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需求策划选题和组稿,引导教师反思现状,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教师畅谈教育生活工作的感受和思考提供平台,如《教师要淡泊名利吗》《玩转家长会》等。此外,栏目还注重从教育角度开展主题宣传,策划了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国民心态的培养》等。该栏目体现了《新教师》的办刊特色和风格,展现出教育领域内形形色色的景象,每个话题均有专家的理论指导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分享,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具,较好地满足了教师实践中的迫切需求。

  除此之外,《新教师》要求各栏目编辑在进行相关专辑策划时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地融入校园建设与课程教学。如专栏《“邱总”的红领巾》,便是着眼于解决少先队工作文化、组织、信念3个方面的问题。“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教师》践行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探索强化教师思想,探索“四有好老师”新路径,开办专栏《教师党史学习》。在语文学科口,围绕《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文件精神,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际,策划专辑“统编版小学语文革命传统作品解读及教学”。

  以创新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文化自身具有流动与创新的属性。事实上,文化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大力推动。

  文化创新,一方面表现在打破内容僵化,精心创作能够传播当代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作品。这些作品本身需要具备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创作高质量的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文化创新,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新兴媒体的主动融合,说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及基于传统纸媒的多维度交流平台的建设上。科技日新月异,各种阅读终端层出不穷,在读者阅读习惯改变,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纸媒的生存越发艰难。加之信息社会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失去互联网舆论的话语权就意味着我们无法传达声音,展示真实的自己。因此,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行业共识。当然,传统纸媒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各类资源的沉淀也不可小觑。因此,如何用好这些资源进行创新改造,使其焕发崭新活力,也是我们传统纸媒目前的讨论热点。

  《新教师》关注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在笔者的组织下,目前运营的有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新教师》将新媒体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坚持对已有出版资源的再创造,实现效用最大化,从多个维度开发利用期刊资源,线上线下共同策划研讨活动、交流互访、教育产品开发等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强化人才建设,实现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核心是人,它的落地实施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推动,因此打造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思维活跃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就显得十分必要。

  分析《新教师》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以下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依托《新教师》搭建的教育出版交流研讨基地项目需要进一步丰富。经过数年的发展,项目框架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将新媒体、新技术主动引入融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局面。其次,新媒体建设偏于传统,不能很好地打破传统媒体的桎梏,在形式上、内容上的创新略显不足。一方面需要坚持对原有内容的创新转化,另一方面也要强化网络技术的实时交互功能,搭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播平台。

  上述问题的出现,正说明了新媒体的建设、内容的创新,都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的支持。因此,在工作中《新教师》十分关注编辑队伍的建设,鼓励编辑通过各种途径提升个人素质与专业技能,最终实现传统期刊的融媒体高速发展。

  将文化创新理念融入期刊工作是出版人必须的坚守,加强期刊文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创新,生产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产品是每一位出版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作者系《新教师》期刊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