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记者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龙门卡村采访白绒山羊产业情况。 《现代快报》 供图
西藏是新闻报道的富矿,新时代西藏故事是诠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最好故事。在当今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讲好新时代中国西藏故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现代快报》多次参与由中央宣传部组织开展的西藏主题采访活动,围绕雪域高原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成就,坚持传播导向、创新表达、融合报道,持续推出立体多元、年轻鲜活的重大主题报道作品。
在宏大叙事中找准“小而美”落脚点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月,在赴西藏采访前,《现代快报》围绕“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心策划,突出主题主线、传播导向、话题导向,制定详细的融媒体报道方案。
用传播效果说话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现代快报》紧紧围绕这一方向,组建了包含全媒体记者、微博编辑、视频编辑等在内的报道团队。报道团队成员根据采访点位,收集、梳理相关背景信息,了解当地情况,并及时与不同平台编辑沟通,针对不同平台设置不同传播策略。其中,打造互动话题是重要策略。报道团队根据采访点位、行程,突出热点、亮点、传播点、网感,从能引发网友关注的“小而美”的切入点,提前预设话题,设置了#拉萨造出一个天然氧吧##拉萨南北山披上绿色哈达##高原上的幸福驿站##Get拉萨版小美满#等10多个话题。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短平快的新媒体产品是连接宏大叙事与大众认知的关键纽带,让严肃议题变得可触可感。2024年,在“雪域高原焕新貌”集中调研采访活动前,《现代快报》报道团队提前策划了《我在西藏的理由》短视频产品,将镜头对准当地各行各业的人,包括青年创业者、援藏干部、科研人员、驻守边防人员、企业代表、游客等,记录下扎根西藏、建设西藏、守护西藏、见证西藏发展的这一群体的故事,让西藏的变迁故事在多元视角中愈发立体鲜活。
从个体叙事里找到“流量”共情点
对新闻记者来说,现场永远是最鲜活的。做好采访报道,不仅需要充足的案头工作,更需要用脚力丈量出深度、眼力洞察出锐度、笔力凝聚出温度。
俯下身子才能讲好故事,深入一线才能抓到“活鱼”。今年7月中旬,《现代快报》前方报道记者奔赴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采访,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刷新人生体验和职业体验,与采访对象面对面深入交流,聆听发生在西藏的真实故事,亲身感受雪域高原的蓬勃新貌。
在新闻报道中,选取“小切口”作为切入点,能让宏大叙事更具温度和吸引力,也让大主题更易被理解和接受。拉萨市南北山绿化工程是西藏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这项工程面临海拔高、面积大、条件艰苦等挑战。自实施以来,它极大地改善了拉萨的生态环境,解决了高原荒山难以大规模植树的难题。
《现代快报》对此推出《在世界屋脊种树,谭维维歌中的拉萨南北山披上“绿色哈达”》融媒体报道,聚焦工程参与者与亲历者中的典型人物——“拉萨的女儿”达瓦央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南山北山》,正是以达瓦央珍的亲身经历创作,这也为报道提供了看点和传播点。达瓦央珍多年坚持种树,坚信高原能种出树,终为家乡种出了一片绿。她是万千参与者的缩影,通过她的故事和讲述,让更多人感受到“绿满拉萨”背后的奋斗,展现了盎然绿意给拉萨带来的活力新貌,更诠释了西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深远意义。
新闻的温度源于对“人”的凝视,新闻点与生动的故事,往往在与采访对象的深度交流中自然浮现。2024年9月,《现代快报》推出《雪域高原焕新貌|这个牧民摩托车巡逻队,二十多年坚守边防线》融媒体报道,以“个体叙事”撬动“群体价值”,把护边队队长石角作为核心人物,通过他的经历串联起整个队伍的发展脉络,让“护边”不再是宏大概念,而变得更加真实、更具感染力。发布当天,该报道对应的微博话题#105公里边境线上的摩托车巡逻队#登上热搜榜,阅读量突破610万。
坚持种树为家乡种出一片绿的“拉萨的女儿”达瓦央珍、爱上家门口CityWalk的拉萨大叔、在幸福驿站唱歌跳舞的爷爷奶奶、带领村民种树致富的老村长……《现代快报》记录下高原、山川以及无数具体的人所共同组成的风景,让“世界屋脊”的沧桑巨变不止体现在数据指标上,更融入每一个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平凡人的幸福日常里。
让优质内容抵达更广泛受众
在互联网时代,年轻态、轻量化表达是主流媒体挺进互联网主战场的“轻骑兵”。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贴合传播规律的轻量化表达,可以让严肃主题变得生动鲜活,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传播效果,让优质内容抵达更广泛的受众。
在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更加丰富,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以其强大的用户基础和高度的互动性,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但这也更考验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敏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
围绕“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主题报道,《现代快报》前后方联动,根据前方报道内容,及时策划有传播点的话题、短视频,构建年轻态表达、轻量化叙事。例如,聚焦“美”与“治愈”的核心情感,制作短视频展现海拔4300米盐湖乡的夏日美景,文案则包含“宫崎骏的夏天”“漫画感”“软fufu”等年轻态、网络化表达强化梦幻感,同时以年轻人喜爱的青年演员王一博歌曲《万物可爱》作为背景音乐,引发网友“想去看看”“太美了”等自发共鸣,设置的话题#用王一博万物可爱打开西藏阿里#登上西藏同城热搜,收获不少点赞和评论;《西藏边陲小村“点绿成金”,现存最古老的班公柳200多岁了》融媒体报道作品,同样注重网络化传播,作品以歌手周深歌曲《芽》作为背景音乐,与在高原“种树种出希望”的主题呼应,并设置#伴随周深歌声打卡最古老班公柳#话题,借“名人+流行音乐”的桥梁,让受众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对西藏边陲小村的故事有了更多关注和了解,吸引许多网友点赞互动,总阅读量超500万。
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碎片化,《现代快报》将持续探索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表达,以微观视角、轻盈表达增强报道可读性与传播力,让厚重的主题叙事更具贴近性,不断革新报道理念和方式,肩负起主流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