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以首善标准,构建网络版权保护“北京模式”

作者:北京市版权局

  版权全链条保护暨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工作会现场。 北京市版权局 供图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两区”建设、优化首都营商环境为宗旨,稳扎稳打、守正创新,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和社会治理手段,在开展“剑网”行动20年间,构建起“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版权保护新格局。

  北京版权经济在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据统计,北京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398.7亿元,占GDP比重为11.4%。同期,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9464亿元,占GDP比重为4.59%,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9.1%。内容创作、信息服务等新兴版权领域强化领先优势,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为版权经济注入新活力;版权衍生品开发、版权贸易等应运发展,为版权产业带来数字版权创新业态,成为产业发展新热点,全市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持续深化“剑网”专项行动,北京形成覆盖创作、传播、维权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治理机制,在“剑网”行动落实执行过程中持续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以版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潜能不断释放,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聚焦重点 集中查处一批重大侵权盗版案件


  自“剑网”行动开展以来,北京市版权局以“剑网”行动为牵引,以重大案件查办为抓手,以重要节点重大会议活动保障为主线,聚焦重点难点领域、新兴热点领域,推进版权全链条保护。持续开展网络版权监测,年均发现侵权链接1400余万条,依授权对超过七成的侵权链接发出维权通知,下线率超过90%。深入推进开展“剑网”行动、青少年版权保护季等专项行动,会同执法部门集中查处了一批重大侵权盗版案件。

  特别是近10年来,全市文化执法部门累计办结侵权盗版案件1248件,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制品520.16万册(件),北京中兴华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新闻作品著作权案、北京“10·24”侵犯网络文学著作权案等入选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深化院线电影、网络直播、网络图片、体育赛事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为在京举办的重大会议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对涉及冬奥开闭幕式和581场冬奥赛事节目进行全网监测,与北京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查办的全国首例侵犯冬奥吉祥物形象著作权案仅用时一个多月就依法判决,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

  2005年以来,北京市版权局充分发挥我国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相结合的体制优势,建立司法机关和版权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为刑事处罚提供案源和专业支持。其中,2007年北京市版权局配合北京市公安局侦破的金互动公司侵犯影视作品网络传播权案、2008年侦破的hsshopping.com网站销售侵权复制品案,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期以来,北京市版权局先后会同文化执法部门、公安机关查办了以“快播案”“LUCKY私人影院案”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典型性的涉网版权纠纷案件。相关案件的查办对树立网络版权规则、净化网络版权环境起到了积极影响。


  整合资源 推进构建版权全链条保护体系


  北京市版权局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动符合新时代首都发展定位的版权保护机制、措施,印发了《关于加强版权保护的意见》,以首善标准探索数字版权政策布局,深入挖掘优质数字内容资源,创新引领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同时,积极构建版权多元治理保护格局,制定《关于加强版权保护共建行政司法协同机制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强化行政司法联动,提升版权管网治网能力,不断强化社会共治和版权保护效能。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版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整合版权资源,打通各自工作中相交叉的环节和链条。通过一系列措施,北京市构建起完善的版权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了严、快、大、同的版权保护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首都网络版权保护工作水平,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工作协同,推动形成政府监管、司法保护、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版权保护社会共治新格局,北京市版权局于2022年牵头组建北京市版权领域行业治理工作专班,构建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该机制旨在克服传统“双轨制”保护模式弊端,强化协同保护力度,整合各类保护资源,为构建全领域、全链条、无死角的版权新型执法模式提供制度保障,以版权保护创新实践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在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的框架下,北京市版权局建立著作权案件线索通报会议机制。该机制纳入市版权局、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北京互联网法院、市出版版权协会等单位,各责任单位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版权案件线索收集、线索通报、信息共享、行刑衔接、移交等方面工作。在该机制下,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市出版版权协会等单位负责搜集、整理和通报版权领域的案件线索,并汇总至市版权局,由市版权局负责组织召开案件线索通报会,协调各部门工作,搜集、整理和通报版权领域的重点案件线索。该机制切实解决了成员单位在著作权侵权案件查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

  为应对影视内容盗播屡禁不止的难题,北京市版权局自2011年起开始针对无ICP备案的非法小网站实施侵权盗版网站移除快速反应机制,并取得良好效果。2014年,为进一步扩大巩固侵权中小网站的治理效果,对某些进行了备案登记但反复、严重侵权的中小网站加大处理力度,网络广告“清源行动”应运而生。“清源行动”推动网络广告联盟实行自律管理,通过扣除涉嫌侵权页面的广告分成,断绝播放涉嫌侵权作品网站的收入来源,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制止侵权传播行为。百度推广等知名网络广告平台主动参与北京网络广告“清源行动”的一期工程,相关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行政司法协同创新方面,北京市版权局会同公检法、网信、文化执法等部门,不断探索完善行政司法协同机制,发起建立“e版权”诉源共治体系,获得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并经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推广。北京市版权局与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推出“版权链―天平链”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平台,实现了著作权登记与司法审判的“双标统一”“双链协同”,开创了国内版权领域行政司法协同治理的全新模式。北京市版权局与北京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共同推出“版权线上公证电子证据保全业务系统”,利用新技术助力司法机关、公证部门、权利人开展维权工作。建立由14家行政司法部门组成的北京版权保护市域治理专班,定期召开全链条保护暨行政司法协同机制工作专题会,充分与在京互联网企业进行交流座谈,指导平台企业充分利用“e版权”诉非云联机制,将版权纠纷化解于诉前。


  强化服务 打造社会多元共治格局


  当前,北京已经建立起“横向协同、纵向贯通、重点牵引”的版权工作体系,有效推动版权制度完善和版权产业发展,即横向推动版权领域管理和执法、行政和司法的协同联动,版权双轨保护体系不断健全;纵向实现作品登记、宣传教育、版权交易、产业发展等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向基层延伸;重点以大案要案查办、专项整治行动、版权国际合作项目、重大版权事件宣传为牵引,广泛调动行政监管、司法保护、行业自律、公共服务等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全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版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除对传统侵权盗版案件打击外,北京市版权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版权保护、版权服务与宣传推广方面的专业资源优势,在行政保护之外,联合行业协会打造网络版权保护社会多元共治格局,以精细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助力网络版权保护工作。

  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下设的北京版权监测中心等监测服务力量,为“剑网”行动提供专项监测,同时为各类版权权利人提供版权监测服务。北京版权监测中心通过成熟的爬虫技术、数字指纹技术等已实现全作品类别、全平台、全时段版权监测,对侵权平台进行数据收集之后,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近年来,北京版权监测中心在春节档、暑期档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国家版权局预警片单作品提供重点监测服务,并依托监测数据,协助办案机关查办了浙江东阳某院线电影盗播案、“哪吒”周边侵权案等重点案件。

  按照北京市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工作要求,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与电商平台、浏览器平台、视频平台、直播平台、APP应用市场等各类网络平台建立起侵权下线绿色通道,快速、精准、高效地对涉嫌侵权的链接进行下线处理,并通过直联机制对严重侵权的账号主体进行进一步分级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侵权造成的损失,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下辖的北京版权调解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两个调解机构,形成了全面覆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民商事行专调解四大调解类型,通过全链条版权保护服务体系串联版权保护上下游;通过北京市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纵向沟通各部门;通过跨域调解联盟横向沟通各地区;通过与WIPO合作的涉外调解案件移转移交机制向国际延展版权多元解纷“北京模式”。2024年北京市年受理各类版权纠纷18586件,总涉案金额4.5亿元,和解金额3.2亿元,已成为行业领域版权纠纷调解的标杆。

  2024年10月,北京市版权局推荐的“北京市打造版权多元解纷‘北京模式’”获选国家版权局版权强国“版权保护类”典型案例。该案例系针对近年来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版权纠纷复杂化难题,对北京市版权纠纷替代解决机制进行系统性建构的重要举措。

  2024年11月,由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河北省版权协会、天津市版权协会、广东省版权保护联合会、江苏省版权协会、安徽省版权保护协会等六家单位联合发起的“总对总”机制跨区域版权纠纷调解工作联盟正式成立。北京作为版权领域“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试点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总对总”机制工作要求,认真梳理版权纠纷调解工作基础,创新探索对接路径,全面提升版权纠纷调解工作成效。

  2024年下半年,北京市版权局针对网络影视剧侵权盗版频发、维权效率低等问题,创新构建重点作品预警监管机制。通过动态发布保护名单,联合多部门实施技术拦截、快速执法和平台协同治理,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保护体系。

  2025年,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联合优酷、爱奇艺、腾讯、芒果等重点影视平台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网络影视反盗版联盟”,整合资源形成打击盗版合力,为行政司法保护提供线索,推动行业自律规范,严惩系统性侵权行为。

  针对目前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专项整治计划,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与在京头部电商平台签署直联工作协议,为行政主管部门治网管网提供有力支撑。协会将依托既有版权服务能力,为电商平台行业治理打造“电商版权监控系统”与“侵权处理平台”两大服务工具,推动后续协同治理工作落地实施。

  笃行不怠,勇毅前行。一直以来,北京市版权工作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版权高质量发展,在数字建设、市场培育、版权保护、版权宣传、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锐意创新,创造了良好版权环境。当前,首都版权事业快速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下一步,北京市版权局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版权贡献。

数字报|客户端|网站

Copyright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京ICP备2024089961号-2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