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田野)近日,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主题对话在甘肃天水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守护文化遗产 共启发展智慧”主题,共话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发展。本次主题对话活动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主办。
“图书作为文化遗产的‘保存者’和‘传播引擎’,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且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形式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媒介,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关键桥梁。”天水师范学院教授雍际春表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把某一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和精神意蕴不断地挖掘、阐释出来,文化遗产相关图书出版对传承好、发扬好其价值意蕴具有现实意义。此外,利用可视化、娱乐化、现代化的年轻态表达,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与文化遗产的“双向奔赴”中,喜欢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说,“Z世代”社交媒体网络时代,要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驱动力,运用大家易于接受的沉浸式展览、互动体验项目、数字文创产品等形式,生动讲述和传播文化遗产内涵,努力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活态传承与价值挖掘,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持久魅力。
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副总编辑尹杰介绍说,自2022年起,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了兰花奖,表彰奖励对象主要是全球范围内致力于中华文化国际交流、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或机构,涵盖文学、影视、出版、翻译、媒体等多个文化领域。期望通过兰花奖的引领,不断增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生动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玉萍表示,甘肃是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此次对话活动旨在发挥甘肃省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科技保护优势,架起共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