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位编者、上百位出版人接力耕耘,56年来总发行量近135万套,被广大读者亲切地称为“绿皮书”的《机械设计手册》,日前推出第七版。
近日在京举办的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设计手册(第七版)》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上,业界人士围绕该书的出版价值展开研讨。
“在科技出版史上立了一功”
《机械设计手册》堪称机械设计史上的功勋图书。它于1969年首次出版后,结束了我国机械领域没有大型工具书的历史,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进步重要成果奖(1978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986年、1998年、2001年)、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83年)、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和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2010年)等多项荣誉,是设计工作者、科研教学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机械设计手册(第七版)》继续保持“权威实用、内容齐全、简明便查”的鲜明特色,设6卷23篇,涵盖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领域,各篇均全面更新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资料。编写和审稿团队由120多位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包括多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院所总工),他们长期耕耘在机械设计、生产制造、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设计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和科研实践经验。为适应数字化阅读需求,《机械设计手册(第七版)》数字版同步推出,更加方便读者学习和查阅。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座谈会上表示,《机械设计手册(第七版)》体现了编写和出版团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科学的敬畏,具有重大出版价值,为业界树立了榜样,能够启发和鞭策科技类出版社聚焦基础性科技著作,不断推出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精品力作。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郎红旗表示,《机械设计手册》诞生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却以300万字的鸿篇巨制,为中国机械工业注入了自力更生的底气。正如著名机械专家沈鸿先生所言,《机械设计手册》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在科技出版史上立了一功。
“让读者能用、使读者满意”
《机械设计手册》发起人之一、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成大先已经97岁高龄。他通过视频致辞表示,自1969年以来,《机械设计手册》第一代编写团队与化工社密切合作,共同走过了充满挑战与成长、镌刻热爱与坚持的难忘历程。如今,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新一代编者手中。令人欣慰的是,新的编写者怀着对手册深厚的感情,秉承手册精准、实用的传统,深入调查研究,吸取新的技术成果,作了大量的修订和更新。
化学工业出版社原党委副书记、副社长魏然在回顾《机械设计手册》出版历史时表示,一部机械设计工具书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巨大反响,得到读者的高度认同,主要在于编著者和出版者始终坚持读者至上的理念,为读者写书、给读者出书、让读者能用、使读者满意,这样的图书读者自然会喜爱有加。
一代代编者与出版者的坚守与创新,成就了《机械设计手册》。第二至第七版副主编王德夫,第七版副主编成杰、刘忠明、唐颖达、蔡桂喜、郭爱贵等与其他编者,第一版至第四版责任编辑张红兵、任文斗,第三至第六版责任编辑、化工社原副总编辑周国庆,第四至第七版责任编辑、化工社总编辑张兴辉,第七版责任编辑王烨、贾娜,纷纷回顾该书创作出版过程。大家一致认为,《机械设计手册》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机械设计趋势,每一版都根据最新的技术进步和行业需求进行更新,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机械设计手册(第七版)》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郎红旗表示,《机械设计手册》是一部书,更是一份事业、一种精神,承载着中国机械工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