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作为中国精品期刊代表参加伦敦书展,入选中国科学院一区材料大类TOP期刊;2024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英文梯队期刊项目……《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自2018年创刊以来,陆续被SCIE、Scopus和EI等国际数据库收录,2021—2024年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编辑部主任朱消非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份由郑州大学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英文期刊,主要报道能源捕获、转换、存储和传输材料以及洁净环境材料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自创刊初始,《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就秉持提高中国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助力推动郑州大学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希望把郑州大学学科旗帜标记在世界学科地图上。
国际化建设成效凸显
《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有一支高度国际化的编委团队,实行国内国际双主编模式。
朱消非介绍,郑州大学教授邵国胜主持历届编委会及期刊学术活动,负责期刊管理,把握期刊学科发展方向,监管《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的学术质量;英国萨里大学教授拉维·席尔瓦作为学科国际领军人物,发挥国际影响力,推动海外传播。
“64位编委中有32位国际编委,来自9个国家,占比50%,他们都是活跃在能源环境材料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覆盖国内外同领域主要学术中心。”朱消非表示,2024年《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组建了第二届青年编委团队,共201人,来自22个国家,其中89人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占编委会成员44.3%),28人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朱消非告诉记者,杂志在办刊之初,除积极组约国内优质稿源外,还不断努力通过邮件、国际会议、国际编委、新媒体等渠道向海外科学家推介期刊。“首先让大家了解《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继而认可我们的文章,最终实现把文章投给《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的渐进式国际化道路。”朱消非介绍,2021年以来国际稿件比例逐年攀升,2024年海外文章首次过半,占比59%,前五来稿地区分别为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
此外,从2018年到2023年,《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国际浏览和引用量都在快速增长,其中总引用量斜率远大于浏览量,充分说明读者对刊发文章质量的高度认可。根据2023年JCR报告,《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在2023年一共被456本SCI期刊引用,其中引用该杂志文章前十的期刊均是国际上知名的材料类期刊,且皆为Q1区。
推动建设学术共同体
《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平台,建立“期刊+学科”学术共同体,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成长。
“近几年,《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邀请优秀外国科学家来华作专题交流,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优秀国内科学家提供国际交流机会,利用国际学术资源推荐郑大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开展海外学习。”朱消非表示,编辑部还通过组织国际会议、专题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例如,2024年,《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作为协办方和德国伊梅瑙努大学联合举办AEFM国际学术会议,编辑部推荐了5位优秀编委在会上作专题报告,为他们搭建国际展示的舞台,报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副主编、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刘金平表示,通过与各国学者的深入交流,不仅可以拓宽学术视野,还可以了解到国际前沿的研究动态与方法,为未来的国际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是一次提升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让我更加坚定了推动学术全球化与知识共享的信念。”刘金平说。
“未来,编辑部将在学术平台建设上作更多的探索与努力,通过搭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推动郑州大学相关学科发展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朱消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