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关注天然气工业全产业链重要成果

注重“首发”理念 创建一流高端智库平台

作者:本报记者 杜一娜


  科技学术期刊如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3月18日,天然气工业杂志社总编辑黄东在第五十九期刊协讲堂上分享了《天然气工业》近年来的办刊经验。

  创刊于1981年的《天然气工业》,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份专业报道天然气工业全产业链的科技期刊,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厚厚的“履历”及成绩令其成为科技期刊界的翘楚:已刊发科技论文1.3万篇,发行12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首届中国期刊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等国家级奖项和荣誉28项,2019年、2024年连续两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跻身2024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行列,被全球三大权威数据库之一的EI收录,被Scopus等国际顶级数据库收录。而成绩的背后,是天然气工业杂志社40多年来高质量办刊的不懈追求。


  及时捕捉最新成果


  2004年,《天然气工业》刊登了中国第一篇关于页岩气的学术论文《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这篇文章首次将“页岩气”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不仅为广大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更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学科空白。据统计,该文章的总被引次数达2200余次,成为后续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黄东介绍说,这个案例彰显了《天然气工业》在紧跟重大成果、及时首发方面的敏锐洞察力与贡献。

  近几年来,《天然气工业》不仅专注于理论创新的首发,同样重视实践探索的首发。《天然气工业》先后首发了页岩气、煤层气、深盆气、致密气、天然气水合物、高含硫气藏、生物天然气等一系列重大成果,以及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鄂尔多斯盆地铝土岩气藏、陵水17-2气田、角探1井等重要突破,通过及时捕捉并抢发天然气与新能源领域的成果,为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科研平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迭代升级。

  秉持“源于气而不囿于气”的开放视野,《天然气工业》早在2008年就率先开辟了《新能源》专栏,力图首发新能源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与学术进展。黄东举例说,在2022年时他们精心策划并出版了《新能源:中国氢能、地热》专辑,这一专辑汇聚了氢能、地热等领域的精华研究,为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科研平台搭建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参考。

  自2020年起,《天然气工业》还从国家重大需求、行业发展导向以及期刊自身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遵循“紧跟形势,超前策划,提前布局,引领发展”的原则,精心策划并组织出版了19个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的精品专辑,这些专辑涵盖了行业内的重要议题,展现出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据统计,2024年1—12月,《天然气工业》共刊发了188篇国家级重大研究成果,占总发文量的91%。

  “我们始终坚持‘首发’的核心理念,关注新理论、新技术、新突破、新进展,同时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超前策划专辑。”黄东表示,这是《天然气工业》近些年来作为能源领域的领军学术期刊在内容建设上的重要举措,也是他们能够成为天然气与新能源行业一流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注重专家与青年共同办刊


  注重发挥权威编委、青年编委、审稿专家的力量,坚持专家办刊的理念,是《天然气工业》办刊实践中又一多年坚持的经验。

  黄东介绍,《天然气工业》自创刊以来聘请行业权威专家加入编委会队伍,按时改选编委,保障机构高效运转。在2021年完成第九届编委会组建后,吸纳了包括1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行业重量级专家担任顾问,同时聘请了一批资深学者和企业专家担任编委,充分发挥其学术影响力和团队优势,协助组约高水平稿件,为首报、专辑(专题)策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天然气工业》也注重青年编委团队的建设。黄东说,杂志社在国内油气行业率先成立青年编委会,并于2019年、2021年和2023年分别进行了青年编委的增补和改选。目前,两级编委(编委和青年编委)总人数已接近300人,形成了“双轮”驱动的办刊模式。

  在审稿机制上,《天然气工业》也通过创新审稿机制,确保论文的前沿性、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黄东介绍说,尤其在定稿环节,期刊采用“主编+顾问+编委+青年编委+专家+杂志社”的多方参与模式,按照“好中选好、优中挑精”的原则,对稿件进行严格把关,并实行差额录用制度,确保每一篇录用的论文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天然气工业》除了加强对编辑的党性教育、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外,黄东表示,他们还创新设置了“科学编辑”岗位,起用了一批熟悉能源学科及出版规范的高水平青年人才,联合开展文稿加工及文章校对工作,进一步稳固了期刊的专业水平。


  强化媒体融合精准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科技学术期刊紧跟时代趋势,提升传播效率。

  《天然气工业》是国内油气行业首家建立官网、首家开设微信公众号的科技期刊。黄东介绍说,近年来,紧跟数字经济时代用户需求,做好新媒体账号的日常运维,公众号现已汇聚论文阅读、资讯传播、学者推广、成果展示等功能,成为全方位服务作者、读者的综合性内容传播阵地,关注人数超3万人,单个专辑阅读量超2万次,读者用“手指”投出“认可票”。2020年,《天然气工业》入驻新华网,成为新华网首个油气类公众号,其中单篇文章的点击量突破118万人次,创造了行业传播纪录。

  除大众媒体外,《天然气工业》还与立方石油、油气勘探与开发、海贝能源、ECF国际页岩气论坛等多家行业新媒体平台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各大平台的联动传播,期刊的优秀论文得以快速、精准地触达目标读者。

  《天然气工业》杂志通过官方网站、中国知网、Scopus等平台,以及邮寄样刊、期刊展架自取等传统推送渠道,结合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平台,建立了立体化宣传矩阵。

  此外,《天然气工业》也高度重视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研发高地”(高等院校)和“生产高地”(天然气大气区)的读者、作者、专家培育,开展高校行活动、策划推出“大气区巡礼”活动等,提升期刊内容对行业科研工作者的吸引力。

  黄东最后表示,《天然气工业》将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为契机,紧紧围绕天然气全产业链和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开展工作,全力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期刊与高端智库平台”。

数字报|客户端|网站

Copyright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京ICP备2024089961号-2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