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社《出发!乘坐“时光列车”看改革巨变》

乘“时光列车”穿越改革长河

作者:胡萍 邹艳红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日报社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了《全国两会特别策划|出发!乘坐“时光列车”看改革巨变》,作品上线24小时内,全网总点击量突破100万次。作为主创团队的核心成员,我们深知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次的思维碰撞、内容打磨与技术攻坚。

  创作初衷:以“时光列车”呈现改革之变

  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媒体竞技的“主战场”。如何在同题竞争中破局,既承载政治高度,又具备传播温度?这是团队策划之初反复思考的核心命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在全国两会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主创团队明确提出以改革为主题做好融媒体策划。

  在具体报道中如何能突破常规,一方面展现江西的改革成就,另一方面又呼应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经过不断讨论,主创团队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筚路蓝缕到新时代的辉煌成就,改革巨变需要被具象化、可感化。最终我们敲定,通过“时光列车”这一意象,串联起江西乃至全国发展的关键节点,让受众在“穿越”中感受时代力量。同时,为了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既凸显地方特色,又融入国家战略,我们选择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通过江西的民生改革实践案例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亮点特色:以技术赋能沉浸式传播体验

  《出发!乘坐“时光列车”看改革巨变》紧扣民生热点,选取了住房、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生育、交通、救助、消费、文旅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十大民生领域,以“旧时光”“国家改革”“江西实践”“代表委员话改革”为脉络,通过“时光列车”的互动,展现从旧时光到新时代的显著变化。

  我们对十大民生领域改革进行前后对比,充分展现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展示江西在改革浪潮中的生动实践与时代答卷。如“江西实践”板块介绍了江西在国家改革中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国家改革的宏大叙事,更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改革成果如何惠及普通百姓,彰显了改革力度和温度。

  作品以H5互动长卷为核心载体,用户滑动屏幕即可“登上”列车。通过技术赋能,用户以领取“改革车票”的互动,体验沉浸式互动传播。作品以“时光列车”为创意核心,通过“旧时光”“互动按钮(滑动解锁新时代)”“国家改革”“江西实践”“代表委员话改革”等板块,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相结合,不仅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还通过对比的方式,直观地展现了改革带来的巨变。通过“第一视角+交互探索”,用户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在自主选择中完成认知建构。

  过程难点:在技术理性与内容温度间平衡

  宏大主题叙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呈现角度?

  我们最初拟出《改革与我》《我身边的改革》等标题,试图以第一人称的表达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但此类标题虽具有亲和力,却难以体现时空跨越的史诗感。“现在年轻人喜欢‘沉浸式体验’,如果让用户感觉自己真的在‘乘坐’列车穿越时空呢?”在一次头脑风暴中,主创团队决定转向互动性和沉浸式表达方式,决定将动词“出发”作为行动号召,用“时光列车”构建时空穿梭的具象场景,以“改革巨变”点明主题。

  标题《出发!乘坐“时光列车”看改革巨变》也由此诞生。“出发!”赋予用户“即刻参与”的心理暗示,呼应两会“开启新征程”的时代语境;“时光列车”既保留列车的意象,又通过“时光”强化历史纵深感,与H5的交互设计形成呼应;“看改革巨变”以“看”字突出可视化表达特色,“巨变”兼顾宏观成就与微观感知。

  AI生产画面精准度的反复测试。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素材缺乏影像资料,主创团队想到通过AI生产画面素材,然而AI生成面临具体图片示范难题,团队通过反复测试、不断完善生成提示词,最终经过近半个月的尝试,生产出能展示民生改革温度的画面,兼顾了技术理性和内容温度的平衡。

  交互逻辑的“游戏化”设计。如何让“50后”到“00后”全年龄段用户无障碍操作?如何最大程度便于用户点击页面?我们引入“游戏化”思维:设置“领取改革车票”和动态列车,用“手指”动画引导用户点击操作步骤;简化交互层级,确保三步之内抵达核心内容;设置“爱心点赞”的轻量互动,降低参与门槛的同时提高互动参与度。作品内测阶段邀请不同年龄群体试用,历经13次迭代才确定终版。

  传播节奏的精准把控。全国两会报道周期短、热点密集,团队采用“基础框架+实时更新”策略:先把整体作品框架内容做好,然后保持实时更新。例如,在《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后,立刻查找关于民生方面的内容,把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内容加入作品封面内。

  《出发!乘坐“时光列车”看改革巨变》的诞生,是团队对“守正创新”的实践答卷,我们深刻体会到,主流媒体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

  (作者胡萍系江西新闻客户端内容总监,邹艳红系江西日报社首席编辑)

数字报|客户端|网站

Copyright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京ICP备2024089961号-2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