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挖掘版权潜力促进价值转化

作者:本报记者 朱丽娜

  数字时代,新兴数字文化业态的不断涌现,为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这一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确保文化数字版权能够顺利“进得来”、稳固“留得住”、蓬勃“活得好”,已成为版权从业者共同的课题。版权交易平台作为版权资源有效配置和流通的关键纽带,不仅为著作权人和需求方搭建了高效便捷的交易平台,还通过构建完善的保护机制,为版权权益筑起了坚实的防护网,确保了作品版权的市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云南出版集团紧抓时代机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打造云版版权平台,在版权作品价值转化工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日,云版版权平台研发运营工作专班携手云南省产权交易所集团,在云南省版权局的指导下,成功推动并完成2项作品线上版权公开交易工作,为云南省版权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聚集多方版权资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3月起,云南出版集团启动了云版版权平台的开发建设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平台一期、二期及配套的版权服务大厅于2024年2月顺利建成,并于同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

  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前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健全版权交易和服务平台,加强作品资产评估、登记认证、质押融资等服务。云版版权平台就是以区块链、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为支撑,集版权宣传、作品登记、版权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版权平台,为著作权人和需求方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此次挂网成功交易的作品为设计作品、文字作品、美术作品各1件,目前成功完成设计作品、美术作品共2件作品的交易工作。相关作品通过云版版权平台进行作品挂网展示、e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价款结算,在此过程中,著作权人通过云南版权服务大厅及云版版权平台,精准地对接意向购买方,实现版权资源与市场需求的高效匹配。同时,通过云南省产权交易所集团专业的交易合规把控和完善的价款结算体系,确保整个作品版权交易工作过程的公允性、规范性及安全性,初步探索形成版权交易商业模式和服务闭环。

  目前,该平台梳理版权供给侧及需求侧供应商610余家,完成云南版权网5万件有意向交易作品中1.8万件作品的梳理,从中筛选出具有交易价值的作品约1500件。与100余位作品具备交易价值的著作权人进行联系,最终与22位著作权人签署交易授权协议,在云版版权平台上架待交易作品215件。

  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云南出版集团在推动版权价值转化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技术平台的搭建,还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打造了全方位的版权服务生态。

  线下,该集团建成了云南版权服务大厅。作为云南省特色版权对外服务窗口,大厅不仅提供版权咨询、登记、交易等基础服务,还新增了实物版权作品展示、推介、销售等功能,并引入专业法律事务服务和公证机构,为著作权人和需求方提供全链条的版权服务支持。这一线下服务窗口与云版版权平台形成互补,进一步扩大了版权服务的覆盖面、提升了便捷性。

  线上,平台通过不断迭代优化,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功能性。例如,平台新增了登记交易身份统一认证、版权价值评估等功能,并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了版权撮合交易的效率。此外,平台还积极参与国内行业展会,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向全国同行推介平台功能,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云南出版集团成功构建了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版权服务生态。

  同时,云版版权平台积极挖掘版权服务供给侧及需求侧资源,与楚雄州文化发展集团、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等供给侧单位对接,就彝绣非遗类作品、文字剧本等版权作品价值转化达成合作意向,并全力推动相关作品的版权拍卖及交易。与云南省产权交易所集团开展合作,打通并做好作品挂牌交易工作,推动版权价值实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云版版权平台将按照“立足云南,联动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提升平台竞争力。在知识产权、文化大数据价值发掘、评估、运营、交易等方面,平台将发挥重要战略职能,推动云南省版权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该集团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探索版权产业的国际化路径。例如,通过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机构合作,推动云南特色文化作品的版权输出,提升云南文化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此外,集团还将继续深化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挖掘更多优质版权资源,推动版权价值的最大化转化。

数字报|客户端|网站

Copyright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京ICP备2024089961号-2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