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棠书局:

百年建筑里的艺术书店

作者:本报记者 汤广花 文/摄

  ▲东棠书局外景。

  ▲读者在东棠书局一层图书展台翻阅图书。


  东棠书局


  开业时间:2025年1月1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路187号附1号

  特色:开在百年老建筑里的艺术书店,图书+艺术+餐饮等多元业态融合,既为读者提供多样阅读体验,也让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


  百年老建筑焕新归来,成为一家集复古与时尚于一体的艺术书店。今年元旦,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路上的东棠书局开门迎客,吸引了许多读者前往打卡消费。春节前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前往东棠书局探访,感受这家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书店之美,在书香流韵间开启新岁。


  老建筑活化利用


  这是一栋三层西式建筑,外立面为典型的欧式风格,立柱、山花、悬挑阳台、宝瓶栏杆等装饰细节丰富。推开旋转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书香世界”:“顶天立地”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与武汉相关的诗词点缀其间,更增添了文化气息。书店内,富有现代感的镜面天花板与建筑内部原有的水磨石地面相互映照,深木色与金色相融营造出静谧氛围。

  “这里原本是‘邹协盛’金号旧址,是武汉老字号系列建筑之一,见证了近代汉口金银业的发展变迁。”东棠书局负责人吴江告诉记者,一年前,该建筑作为武汉市江汉区城市更新重点改造项目之一,嘉里建设有限公司对其进行改造,通过“修旧如旧”,不仅完整保留了旧址外形原貌,而且对室内空间和背面墙体做了精细化改造,让百年老洋房焕发新生。吴江所在的湖北东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5家文化公司中脱颖而出,负责对该项目空间进行策划、设计和落地运营。

  “书局现有图书1.3万册,突出艺术设计类,此外还有少儿、人文社科等多个类别。”吴江介绍说,店内三层共2000余平方米,开展多元经营。其中,一楼是书店、水吧和城市展厅,落座不设消费门槛,读者既可以看书休闲,也可以观看“人文雅韵”等主题展览。二楼设有共享阅读空间、艺术展陈空间及茶包房,读者既可以在隔间里阅读,也可以预定喝茶聚会。三楼是“187·蘭棠”人文餐厅,主推湖北融合菜、粤菜等,满足读者多样消费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书店二楼特设“池语书阁”,陈设了作家池莉的部分作品、获得的荣誉,及一些个人用品及藏书等。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不少读者在书店内,或安静阅读,或用电脑办公,也有人只是舒适地闲坐。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陈美兰正在阅读《色彩的历程》,她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开设了一家小型的设计公司,平时常常阅读建筑设计相关图书,“这里有我喜欢的美学、创意类图书,加上离家近,没事时我就过来点杯咖啡看本书,我很享受这份独处又充实的惬意时光。”


  文旅深度融合


  “书店自带公益属性,无论是落座不限消费门槛,还是咖啡、果饮等饮品最高价格不超过26元,东棠书局以亲民姿态服务读者。”吴江说,自元旦开业以来,东棠书局举办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包括烛光音乐会、书法家送“福”字、老建筑写生等。通过《长江日报》、小红书等多个平台宣传,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每天人流量约为300—400人,周末更多。春节后,更多精彩文艺活动将在这里陆续登场,包括百年洋房中的音乐会、作家签售、读书会、艺术沙龙、文学讲座、手作课程、评书相声等。

  “我们不做网红书店,而要打造有品质的书店。网红只能红火一时,而有品质的书店才能持续、长久。”在吴江看来,从文旅产业角度打造书店,让“开书店”不再是特别难的事。相反,文化是引流利器,以文化赋能商业发展,可以实现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

  吴江有着近20年的文旅行业从业经历,他所在的湖北东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文旅企业,此前已开发过武汉解放公园“东方美学空间”东棠书院、昙华林徐源泉故居和巡司河公园改造项目。这支经验丰富的团队,善于从建筑与环境空间中汲取灵感,将图书融入多元文化业态中,且一店一式,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商业发展模式。

  “东棠书局采用‘图书+’发展模式,书店+餐饮+设计+展陈+艺术空间+茶空间等多业态融合,实现复合型发展。”吴江认为,1.0时代的书店,通过与第三方合作举办各式活动维持运营;2.0时代的书店,要将变现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增强盈利能力。

  “未来,文旅形式将越来越丰富,赛道也会越来越细分,没有一个赛道可以囊括所有细分人群,书店的发展也是如此,要融入不同的业态,找到细分人群,量不大,但质会更好。”吴江如此说道。

数字报|客户端|网站

Copyright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京ICP备2024089961号-2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