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学术名刊

作者:本报记者 张福财

  “我的论文是在同编辑部的交流与修改中完成的,评审专家和责任编辑都提出了不少非常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虽然漫长的修改过程是痛苦的,但对论文质量的提升来说,这个过程又是非常有意义的。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东南学术》是一本学术态度极其严谨的刊物。”一位青年学者在《东南学术》刊发论文后如此感叹。

  《东南学术》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创刊于1978年,是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何以《东南学术》能在学术界和期刊界保持多年的强大影响力?这缘于其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坚守学术初心,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

  高举旗帜 创新主题策划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更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讲政治是学术期刊的第一要求。《东南学术》用学术讲政治,打造学术高地。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东南学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选题策划上重点关注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群众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精心打造重点栏目《新时代新思想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加强理论研究阐释,现已刊发论文120篇,被全国性文摘转载40余篇次,成为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阐释的重要平台。

  《新时代新思想研究》的影响力受到社会各界肯定,被评为“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和“福建省报刊十大名栏目”。栏目文章《论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孕育地与发源地》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阅读量突破30万。

  《东南学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为重要任务,开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文科前沿理论和方法”等专栏。每逢重要历史节点,《东南学术》积极策划,开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研究”“中国道路:社会主义实践70年”“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研究”等专栏,向时代献礼,营造了良好学术氛围。

  突出特色 说好福建故事

  《东南学术》能够在众多期刊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这离不开特色栏目的精心策划。

  《东南学术》深入挖掘福建文化丰富的内涵底蕴,打造《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专栏,进一步擦亮了福建“生态优等生”的品牌,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提供了智力支持;《海洋文化研究与发展》专栏为配合“海上福建”建设打出一系列组合牌,发出向海图强的学术好声音;《朱子学研究》专栏结合新时代深入解读朱子哲思的新内涵,推动朱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东南学术》匠心打造特色专栏,带动了《东南学术》的整体发展,树起福建学术界的一面重要旗帜,用学术为时代发声,说好中国故事。”福建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东南学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郑东育说。

  为了强化专栏论文的传播推广,《东南学术》杂志还从特色专栏中精选了一批论文结集出版,推出“新时代东南学术论丛”系列丛书。这部论文集从多学科角度回答了这一课题,为促进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扶持青年 打造成长平台

  一直以来,《东南学术》将“与青年学人共同成长”作为办刊使命之一,积极扶持和培育青年学人,为学术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2022年,《东南学术》专门推出《青年学人论丛》栏目,借助“数字时代的法律应对”“能源发展与区域经济”等前沿议题,推介了一批有思想、有才华、有潜质的学界新锐青年,并展示了他们的高质量论文。近5年来,《东南学术》发表的论文中,40周岁以下的作者约占总发文量的40%。

  “在《青年学人论丛》栏目上发表论文的大都是在读博士。我们希望《东南学术》能成为青年人学术生涯的起点,给予他们更多支持与帮助。”《东南学术》副总编辑郑珊珊说。

  《东南学术》还积极为青年学人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比如,开展青年优秀论文(2018—2022)评选、“数智时代的文明传承与文化创新”青年学人征文等活动,参与举办“当代马克思主义审美共同体理论的探索与实践”青年博士论坛、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传播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工作坊等会议。

  在线上,“东南学术”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作者手记》栏目,刊发青年学者在科研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青年学者的众多心声蕴含着感人的力量。

  一份期刊有一份期刊的使命。创刊46年来,《东南学术》守正创新、薪火相传,持续推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精品力作,正成为一本具有中国风格和福建特色的学术期刊。

数字报|客户端|网站

Copyright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京ICP备07004361号-1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