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刚:学术理论要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

作者:本报记者 杨雅莲



  马卫刚

  曾任青岛市商务局局长、党委书记,青岛市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出版专著《自由合作劳动者论纲》,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有新作《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


  怎样把专业深奥的理论,写得通俗易懂,让普通读者也愿意读,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这本书中,马卫刚进行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再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在创作的同时贴近现实热点,并且尽量写得生动,使得本书既是一本面向专业领域的书,又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书。作品出版后,马卫刚拿给几位朋友看,给出的反馈是:找到理论、实践的结合点。


密切联系全球化历史进程

  本书内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实践的全球化时代命题、当代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形态与全球化历史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经济范畴体系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等八章,马卫刚的研究就是从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形态的现实联系出发,分析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未来。就像中外企业家联合会联席主席、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本书序言中所写:在全球化格局中研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形态的关系,要有发现历史规律与未来趋势的战略眼光,站在人类世界共同发展的最高利益来看问题。

  马卫刚写《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时,有一个基本的考虑,就是要着眼于立足世界全球化格局,通过研究现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形态的现实联系,以期发现历史演变规律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只有密切联系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在两种制度文明交流互鉴格局下研究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情况和资本主义的实际变化特点,特别是注重从政治经济学理论层面由具体上升到抽象,进行深层次的理论逻辑分析和历史研究考证,才能够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形态的历史必然联系中发现演变规律。”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马卫刚介绍道。


《资本论》的逻辑影响学术研究

  在马卫刚的学术研究中,《资本论》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当中小学时代,第一次看到《资本论》这本书封页上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副标题时,马卫刚还问了父亲:“他告诉我这是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学问,当时我也没听懂。中学毕业时适逢国家恢复高考,考大学我选择了政治经济学专业。不管是读本科、研究生时,还是参加工作后,我完整地读过多遍《资本论》全书,这本书对我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马卫刚曾在山东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就读,后又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师从吴宣恭教授攻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自上大学起一直到参加工作的40多年里,他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先后到访了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经历无时无刻不在触发着他的思考。马卫刚说道:“每当看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时,我会时常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角度思考一些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在动笔写《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前,马卫刚仔仔细细先读了几本书。一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述评》,还有《社会主义发展简史》,读这两本书属理论温故知新。随后又补课看了一些作品,像美籍经济学教授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向松祚的《新资本论》,还有当代20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成就汇编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编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青年智库编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等当前学术理论界的一些国内外论文资料,主要是学习了解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


用共同语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2年,马卫刚到龄退休后,在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教授的支持下来到这所高校继续研究当代政治经济学理论。基于40年来,自大学和研究生学习期间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所形成的一些学术思考,以及参加工作以后在国内外所见所思的一些体验感悟,他正在写一部专著,目前已形成了基本的篇章结构研究思路。这次出版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是此部专著的导论篇。

  我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新出版的《尖锐对话》一书中写道:要让中国声音在西方“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这席话对马卫刚启发很大。尤其在当前个别西方国家出现全球化逆流之时,中华民族更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顺应并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的浩荡之势中。“我们要用共同语言促进两种制度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是各说各话,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在面向全球更加开放文明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卫刚说。

数字报|客户端|网站

Copyright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京ICP备07004361号-1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