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与叙事中坚定历史自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5-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借助历史记忆时空场域厘清“何以自信”。“何以自信”就是要厘清我们之所以自信的根和魂。在历史记忆的时空场域中,我们能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根与魂在何处。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根与魂,在人民群众中,需要从时空场域的纪念活动中重构历史记忆,强化历史认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革命圣地,一系列的考察脉络和讲话,既在时空场域中构建起属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独特历史记忆,同时也帮助厘清了我们党“何以自信”的源泉和根基。

  建构科学叙事内容明确“因何自信”。理论叙事诠释历史自信的理论来源。我们党的理论叙事书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赓续与发展,证明了我们党历史自信的理论来源的真理性、科学性和现实性。我们党的理论叙事,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叙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证明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理论叙事的基础上,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文本,从百年奋斗的历史使命、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十条经验”等角度,分别进行使命叙事、成就叙事、意义叙事和经验叙事,使“因何自信”的要素更完备、更具体、更科学。

  转化叙事效能探赜“自信为何”。借助叙事效能的转化探赜“自信为何”,主要表现为依靠党的领导增进叙事效果,建立奋斗目标明确叙事指向,擘画实践蓝图转化叙事内容,回答清楚“自信为何”的原则、目标和道路问题,以此提升叙事建构的有效性、方向性和功能性转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原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践蓝图。通过对原则、目标和道路的明确叙事,增进了我们党“自信为何”的叙事转化效能,实现了话语表达和叙事功能的统一。

  以共同体记忆与情感叙事策略彰显“自信何以坚定”。我们党建构的共同体记忆,就是关于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的记忆和现代化道路艰难探索史的记忆。同时,这些记忆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要素,包含国家富强之情、民族独立之情、人民幸福之情、政党自信之情等等。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等话语表述能够产生情感认同,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等判断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自信何以坚定,是来源于对民族、国家和个人前途命运的光明前景的信念和信心,是超越时空的精神延续和传承。

  (5月22日 光明网 兰夕雨)